林璟陶 香港文體旅青年會創會會長 北大之友文化學會會長
香港公務員素以高質素、高效率、奉公廉潔聞名,因此,香港享有今天的成就,與公務員的辛勤服務密不可分。不過,大部分公務員的角色仍局限於單純的執行者,日常工作中只需要準確無誤地執行上級的指令即可。因為公務員機制設定了層遞架構,公務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即使發現有問題,意見也無法上達,比如一名文員,他的意見要上達到最高層,要一層一層向上匯報,中間要經過十幾道關卡。若卡在其中一關,其意見就無法傳遞上去。如果主管無意見,下屬則不會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架構一天不改革,中下層公務員就永遠只是一名執行者,無機會提出意見,即使提出,被採納的機會也微乎其微。因此,困擾香港公務員隊伍多年的癥結,並非公務員自身,而是制度使然,制度不改,公務員當家作主就無從談起。
只重眼前 欠缺長遠規劃
香港政府一向給人的印象就是官僚。從港英政府到現時回歸14周年,官僚架構一成不變。事情非到臨頭,也不會思變。這就是「成也英國,敗也英國」的問題所在。其實,政府各個部門中都存在法律過時的問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一日千里,網絡發達、資訊爆炸,法例卻未能與時並進,因此,出現了很多灰色地帶。又如,區議會負責的一些小型工程,未動工前一定要找外國的御用工程顧問公司作評核,而顧問公司的費用往往比工程本身的造價還高,評核時間比工程的施工時間還長。資源和時間都浪費在御用的顧問公司身上。再從任命西九行政總裁的風波也可見一斑。為何一定要聘請英國的退休人士,難道英國的月亮真的比香港圓?香港真的沒有人才?如果香港真的沒有人才,政府是否思考過問題出在哪裡?不就是教育、文化政策的問題嗎?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港英時代的管治陰影尚未清除,香港政府更欠缺遠大的視野。隨著內地與香港日益融合,教育、文化、福利、醫療、房屋等政策都需要宏觀、長遠的規劃,但我們卻看不到遠景。遠的不說,最近港人內地妻子來港產子引起的反響就是最簡單的例證。
改革公務員體制 調動積極性
再說,公務員的輪調機制也是導致一些政策石沉大海的原因,如一位副秘書長正跟進一個項目,不久後調到另一個部門,而繼任人可能已有其他項目,不一定會繼續開展原有的項目,這些項目可能因此被擱置了。這也是政策斷層的另一個潛在因素。由此可見,公務員的輪調機制有利有弊,政府必須解決因輪調而產生的政策斷層和資源浪費問題。
另外,問責制的架構也必須認真檢討,新委任的副局長和局長政治助理的角色和職責有必要釐定清楚。如果副局長和局長政治助理的權力長期處於架空狀態,既不利於與公務員之間的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公帑。這種關係的平衡非單純的政治人才所能解決,關鍵在於機制的設置。
明年就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了,時間如白駒過隙,很快就回歸20年、50年,香港政府若不及時作出反思,從速評估和改革現時的公務員體制,完善運作模式,香港的前途堪憂。當然,改革公務員體制非一蹴而就,而且也可能影響到公務員隊伍的穩定性。因此,應從微觀調整入手,再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改革。同時,應該設立中下層公務員發表意見的平台和渠道,設立必要的獎賞制度,才能挖掘公務員的潛力,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發揮公務員的主人翁精神,使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真正為香港市民服務。這樣,香港的未來才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