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之優良傳統。但是當代子女孝順父母之心逐漸淡薄,原因是多方面的。據筆者分析,客觀因素是生活環境所限,導致兒女心有餘而力不足。首先以居住條件來說,香港住房面積一般不大,子女欲承歡膝下和父母同住,狹小的居室令這個想法難以實現。其次,年青人於社會做事,為創業辛苦奔波、努力拚搏,職場上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自顧不暇,確實也沒太多時間及精力顧及父母。待事業有一定基礎,又該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結婚,然後生兒育女,供書教學的擔子更重。此外,由於兩代人年齡相差幾十年,難免會產生「代溝」,如果大家溝通不足,易生口角,加上婆媳之間的關係倘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成為另一條爭吵的導火線。俗話說:「相見好同住難」,故父母和兒女各自分開住漸成一種社會風氣。
筆者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財富是用錢也買不到的親情,這種血緣關係與生俱來,血濃於水,割捨不斷。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無微不至,心甘情願。為了養兒育女,往往不辭勞苦,旨在將最好的給子女,盡心栽培,希望兒女日後成才,立足社會,做個有用之人,於父母就是最大的安慰,故此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是出於一顆真心去維繫。作為子女,父母養育之大恩大德,怎能不銘記在心,感恩圖報呢?適時反哺乃天經地義。
人們常說要子女怎樣對待自己,就看今天自己怎樣對待父母(尤其是患病的老年父母)。回饋父母不需要大灑金錢,最重要是發自內心的關懷,物質上的給予不能代替精神上的安慰,有空常回家看看。實在太忙的話,如今通訊發達,隨手一個電話、短信,幾句噓寒問暖的說話已讓父母開心不已,精神上的贍養更為重要。相信只要大家採取包容、理解的態度,以互諒、互讓為原則,消除矛盾、誤會,定能和諧相處,共享天倫,其樂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