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隨著腦造影技術的發展,包括磁力共振、腦電圖、腦磁圖、跨顱磁性刺激、跨顱直流電刺激、正子斷層掃描等,科學家正研究可否透過此等技術,從個別人腦部的反應讀出腦袋內所想的,以得知對方有否說謊,甚至從中找出先天的缺憾,幫助修補病變細胞,以降低一些人的犯罪率。
專家透過腦部掃描,發現一個人在講大話時,會顯示出大腦中與認知相關的區域特別活躍。不過,這種掃描造影距離用以測謊,尤其是用於法庭的可行性仍是很遙遠的事。
不過,腦部反應對研究先天有犯罪傾向或是衝動型暴力犯有比較實在的成果。科學家在很早以前經已發現犯罪傾向可能在胎兒期已經形成。有科學家以監獄中的暴力積犯與非暴力犯分別作研究,從腦部不同區域所呈現的活躍表現來看,發現兩者的明顯分別是衝動型的暴力犯,較容易注意到別人的敵意而激怒,抑壓情緒的能力也較弱。不過,若以電流打在腦部某個特別活躍的區域,有助他們的抑制能力提高。從而得知有暴力傾向的人,可能是腦部某個區域過於活躍所導致,如果專家能針對這方面去協助這類人,足以減低他們的犯罪率及對社會的傷害,也是對社會安全的保護。
如果一個胎兒已存有犯罪傾向,他的出生便注定是社會的計時炸彈,有機會長期被監禁,那麼這人本身就是命運的不幸者。如果科學技術能認定犯罪傾向的存在,當然也能「治療」或「消除」這存在,這方面的技術發展無異是社會佳音。
如果犯罪傾向是由於腦袋出現問題,相信監獄中有不少犯人其實是病人,他們需要的是治療而非監禁,期望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的發展,讓不幸者有新生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