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前輩文友要我談談潮語「chok樣」該用甚麼漢字表達,這需要用語言學的手段研判處理。
第一步要弄清楚用法和意義。「chok樣」多帶譏諷意味,指當事人刻意擺出一個表情或姿勢,營造「箍」的味道(英文cool,普通話可音譯為「酷」,意譯可作「冷傲」)。喜歡的便覺得「有型」;不喜歡的就認為造作。或謂「chok」有窒息義,「chok樣」是美得叫人窒息,此說可疑。
「錯」和「戳」在廣府話都可以讀中入聲的「cok8」(按香港語言學會音標,惟入聲用789),實際音值與潮語「chok」相同,都可「候選」。孔仲南先生《廣東俗語考》提出用「廣州八聲譜調聲」表達讀音,「比之用切音,尤為便當」,即按相應的平上去入四聲互推。如「心審滲(sam)濕(sap7)」是陰的平上去入;「文憫問(men)物(met9)」是陽的平上去入;「芳舫放(fong)霍(fok8)」是陰平、陰上、陰去、中入。「犬牙交錯」的錯字,不讀如錯誤的錯(挫co3),卻讀中入聲「cok8」,可依「芳舫放霍」例,從「蒼闖創(cong)戳(cok8)」導出。
第二步要比較應用語境是否相近。
香港通用廣府話有所謂「cok泥鯭」,「cok」在此解作用力向上扯。這跟「釣泥鯭」不同,那是指的士司機主導的違法經營,於繁忙時間安排不相識的乘客合資乘車往來固定地點。司機增加收入,乘客則省車資,雙方都得益。
還有「chok住條中氣」,有人認為是借用英文的「choke」(「哽塞」義、「窒息」義)。林尚義先生就曾在評球時笑說「choking the middle air」。又有「cok順件衫」,指在晾衣服時,先將攪扭得皺起來的衣服理順,在此「cok」有「猛烈擺動」義。還有「cok勻樽藥水」,西藥藥水有時會出現沉澱,服用前要搖勻,在此「cok」有「猛烈搖動」義。
錯的本義是「以金塗飾」。錯字讀「cok8」為「交叉錯雜」義,如犬牙交錯、觥籌交錯等等。所以錯綜、錯雜等詞按詞義都以讀「cok8」為宜,但是實際上讀如「挫co3」已為大眾接受。錯字最常用的「錯誤」義,本來就從「交錯」義引伸。錯又與厝(音醋cou3)相通,與打磨玉石有關,即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裡的錯應該讀如「醋」,但讀「挫」亦為大眾接受。
「錯」字各義都無「猛動」義,不易跟上列口語的「cok8」扯上關係。若說「chok樣應寫作『錯樣』」,則證據似嫌未足。不過古人常有「同音假借」,按這個語用原則寫「錯樣」亦可。但因錯的「cok8」音不常用,容易混淆,就不及「戳樣」那麼方便。
「戳」可讀「cok8」或「桌」(coek8),有「硬物刺擊」義、「豎立」義,作名詞則為「圖章」。香港人最常用這字是「郵戳」,卻將「戳」變讀成陰入聲(cok7)。
「打郵戳」即以郵用圖章在郵件上蓋印記,有少許「猛擊」義,那就比「交錯」的「錯」更貼近「chok」音的實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