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剛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出席香港大學百年大慶的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顯示出我們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對知識和人才的要求和對科學技術的重視,也反映出我們民族已走向開明和開放;陽光普照、正氣恢宏、國運昌隆、繁榮安定;在此也祝願香港大學和全港專上院校不斷培育人才,為祖國的復興大業貢獻新力量。
李克強副總理百忙中安排時間到香港出席《十二五規劃論壇》和政府新廈開幕及香港大學百年校慶等重要活動,李副總理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利於香港乎?果然,不負眾望,他又給香港人帶來了多方福祉,幾十項具體內容自有高人分析論及。我作為一介耕夫稍沾一些科學技術,而且與香港大學也有一些淵源,所以特別對8月18日上午港大百年校慶一幕感到興趣。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著直播一邊浮想聯翩。
港大陸佑堂裡那種莊嚴的典禮我曾參加過幾次,所以儀式過程並不陌生,只是今次的發言很有啟發,引人深思。首先是徐立之校長,他闡述了校史和大學的任務,其中特別強調了和祖國的關係;他是留美的,可是說的不是「牛仔英語」,比奧巴馬的好聽多了;中段他改用普通話解釋了校訓「明德格物」,指出大學就是要以此為訓培育人才。今天,我覺得社會上也需要強調「明德格物」。「明德」是要明白真理,彰顯美德善良人格,提高個人修養止於至善。「格物」是懂得研究分析事物,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基本方法。
第二位發言的是白髮蒼蒼的前港督衛奕信,他以英國阿巴丁大學校監的身份作為嘉賓,同時也是港大校友,1960年在這學過中文。開口便是流利的京片子,博得一輪掌聲,他舉了幾個阿巴丁大學師生和中國的關係和作過的貢獻,悅耳的英語和輕鬆可親的講話令我感到舒暢。正如他說,大堂內的氣氛和室外的陽光同樣璀璨和煦。
李克強親民愛民好學不倦
然後重點發言的是主禮嘉賓李克強副總理。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說話很有感染力。溫家寶總理給大眾的是文質彬彬、憂國憂民的長者風貌,來到群眾中表現愛民如子的血肉親情。李副總理的談話以及幾天來親訪民居、細詢民生、體察民情的泱泱大度和平易風度就顯示出他那親民如友、愛民如己的豪爽樸實作風。他讚揚港大師生的成績和貢獻,鼓勵師生們和校友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智慧和能量;他強調港大要立足香港面向祖國放眼世界。為了使港大師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祖國,他公布了一項振奮人心的喜訊:祖國會成立一個專項基金,每年選送一千名港大師生到內地學習、考察和開展科研活動,這一消息立刻贏得全場熱烈掌聲。末段,李副總理用英語回應徐立之校長的講話,祝願港大發揚光大不斷取得成績,不以現在已高踞亞洲大學排名榜首為滿足,更要向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學繼續邁進。李副總理有博士學歷當然有一定的外語根底,在日理萬機的緊張工作中能抽時間保持外語水平,足以說明他的好學不倦兼顧多方的精神和魄力。
三位的發言無獨有偶都是兩文雙語,我覺得這並不是花巧更不是賣弄,和香港人有時不必要也在說話中加幾句「洋涇灹」大有不同。這三位世界級的政治、學術界人物,用雙語發言,一來是表示對不同國籍的來賓的尊重,二來也是表示對語言的尊重。例如,徐校長用中文解釋港大校訓,將「明德格物」的真義解釋得透徹精深,並且認為英譯和拉丁譯文都未盡其義。當然,有道是翻譯應循信、達、雅,白話文已經難盡顯真貌,古漢語則更有難度。朱生豪出入莎翁著作,翻譯了他的全集,不可謂不懂莎翁精粹,但是讀起《哈姆雷特》或者其十四行商籟體,還是以原文最具神采和韻律。
重視科技人才民族復興有望
最突出的是三位發言都很強調科技和人才的重要,可以體會到現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確有賴知識分子特別是年青的知識分子的參與,和具有真材實學的知識分子專業人士投身到這有著劃時代意義的運動中去。在年青人面前展開的這片廣袤的天地可以讓你們馳騁飛揚大演身手。三位盛典上的發言都指出了港大和祖國的關係,她不僅是港人的驕傲而且也是在祖國有一定地位的學府、是祖國人民關注的大學。無論在國內或者國際上,凡是國家所重視和培植的大學都特別享有盛名,廣州的中山大學,至今還珍重地保留著「國立中山大學」的石牌樓,予人以崇高的形象和地位。國家副總理能蒞臨港大慶典正表示了國家對港大的關愛和重視,作為港大師生和香港市民都會覺 得是榮譽和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