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貞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
日前看報章得知,有業內人士提出希望香港成立一間奶茶學院,為全港六千間茶餐廳培訓人才,加上日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來港時,提到美國將鼓勵十萬名留學生來中國學習,計劃可延伸至香港,讓學生有多一個選擇。兩則新聞再度令本人萌發奇想,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教育體系又那麼成熟,香港為何不創辦一間金融大學呢?一方面可以發揮香港金融中心的資源與優勢,為亞洲乃至全世界培養金融人才,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方面同其它高等學院一起圓香港「教育中心」的佳夢,何樂而不為。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
2008年,美國一家權威性雜誌《時代雜誌》,首次在談到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時,將紐約、倫敦及香港並列一起,香港亦首次代替東京,成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該雜誌載文稱:「19世紀是帝國的時代,20世紀是戰爭的時代,21世紀是金融的時代。」「世界主要大銀行都將其總部設在三地,如花旗、高盛、滙豐、摩根,特別是香港,成千上萬希望在全球市場籌資的中國公司帶來的業務,使它獲益匪淺,香港股市的資本總額在1996—2007年十年中增長了三倍。香港有最好的基礎設施,最好的人才,是21世紀全球化國際城市的典範。」
該雜誌更聲稱,「了解紐倫港,就能了解當今世界」。不論此提法是否準確,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多年來已被國際廣泛承認,當是不爭的事實。其實早在1993年,法國經濟學者已經說過:「香港是全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對計劃在東亞立足的外國投資者來說,香港越來越被視為可代替東京的另一個中心。因為在香港營業的國際銀行比巴黎或東京還要多。」(見饒餘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第33頁)中國幾大銀行從本世紀開始紛紛在香港落戶,在香港營業的國際銀行不論規模還是數量都較上世紀大大提升。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更多企業包括亞洲及俄羅斯等國家地區企業紛紛來香港上市,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會愈來愈鞏固。
香港教育質素國際認可
香港不單是國際金融中心,其高等教育質素,在國際上也深得口碑。近年來,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榜上,一直名列前50,而香港大學更位列前23。在最新的亞洲大學排名榜上,香港的8間大學中就有6間大學榮登前50名,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浸會大學等。其中科大、港大均超過東京大學,位列亞洲各大學之冠亞,成為亞洲最受歡迎的兩間大學。由於香港各大學的質素高,近年來吸引了大批東亞、尤其是中國內地學生的歡迎。2011年,香港八大院校共錄取1,400名內地生,僅港大就錄取了291名,全國共有17名高考狀元選擇到香港讀書,其中北京的3名文科狀元及一名理科狀元,均選擇香港大學,已顯見香港高等學府的教學質素。實際上,想來香港求學的內地學生大有人在。據有關人士透露,因為香港是國際大都市,又是國際金融中心,許多內地學生都想來香港上大學,如果香港有一所金融大學,相信來港求學的學生會更多。
為甚麼有這麼多內地學生想來香港求學呢,這是因為,作為中西文化交匯處的國際大都會,香港的大學,無論教育型制,還是教學語言、商學對接等,完全具有國際化與開放性的特質。有內地在港學習的學生認為,在香港的獨特教育方式和法治環境薰陶下,學子們可以擺脫固化思維,開放的教學體系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團體合作的能力。這些都成為內地學生來港學習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來,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教育中心並非憑空設想。香港既然是一個成熟的金融中心,又有意打造成為教育中心,而金融大學恰恰可以一舉兩得,成為承載二個中心功能的理想平台。
金融大學已具辦學基礎
也許有人會問,為甚麼不在東京、上海成立金融大學,而非要在香港創辦呢?當然,東京與上海也有條件開辦,但三地比較,還是香港較優。
首先講東京,雖然東京也是亞洲國際金融中心,但它的中心地位是靠自身的強大經濟力與因此而來的金融市場支撐。隨著它的經濟不斷下滑,其金融中心地位已經失去昔日的光環,漸被「公平、開放、自由、透明」的香港超越。
再來看上海,儘管國家已經將上海定位為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但目前還不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短時期可以成效的事。再則,不要說國際金融中心,就是一個地域金融中心,都需要制度、法制、人才、經驗、服務等一系列因素為依托才可保持。反觀內地,雖然金融體系開始改革並漸趨開放,但由於監管機制、財務制度等仍需完善與加強,所以上海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中心,恐怕還要假以時日。正如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許小年教授所說:「國際金融中心要的是法律體系、是監管體系、是國際化的信用,是國際化的操作,是國際化的人才,是國際化的business process。」如此,一個具國際水準的金融大學校址,二者相爭,相信大家心照不宣。
創辦一間金融大學,除了要看所在地區的經濟實力、師資能力、教育體制、社會環境外,還要看學生的實習條件、就業前景等。從香港周邊金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看,亞太地區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量隨著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日益增強,單單中國內地數以萬計的銀行、金融機構,每年所需人才已相當可觀,畢業生的就業前景該是廣闊無限。
以香港為例,目前雖沒有金融大學,但幾間大學都設立了國際金融學系,如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該些學系畢業的學生一向都是社會人才市場中的搶手「貨」,許多更成為金融奇才。如城市大學商學院資訊系統學系,他們針對金融業對資訊管理專才的殷切需求,首創了資訊管理學士學位,幾年來每屆畢業生都供不應求,而且不斷創出高薪紀錄。另外,香港有眾多的國際大集團公司及金融機構,對於學生的實習教學提供了國際環境與條件。由此看來,背靠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又處於南亞、東亞交匯處,軟硬條件齊備的香港,開辦一所金融大學應該是水到渠成,勢在必行。屆時不僅可為國家乃至整個亞太區培養金融人才,亦可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