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敬文) 粵港澳三地為打造大珠三角區成為綠色宜居城市群,昨公布合作建議,涉及環境生態、低碳發展、文化民生、土地利用及交通組織等5個範疇,包括制訂節能標準和減排目標,及推展落馬洲河套區發展,諮詢公眾3個月。港府稱,大珠三角區將可成為低碳、高科技及低污染的優質生活城市群。
經過近兩年的規劃研究,粵港澳三地政府昨日公布《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眾諮詢文件,提出至2020年在5大領域的初步合作建議。香港特區環境局副局長潘潔表示,這是首個由三地共同參與編制的區域性專項規劃,將會在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就建議凝聚社會共識,以建構長遠合作藍圖。
主打綠色宜居城市群
在環境生態方面,諮詢文件建議提升環境生態質量,提出深港兩地成立協調聯絡小組,制訂香港紅花嶺及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地區生態保護工作;與科研機構合作就香港后海灣濕地及福田濕地進行監測研究;制定聯合管理計劃保育中華白海豚;延續粵港多年來的空氣污染物減排計劃;探討在港口設立低排放區。
在低碳發展方面,文件提出三地政府應促進低碳發展,制訂綠色建築標準,並由公營發展項目率先引入節能措施;並完善粵港推行多年的清潔生產工序,並擴展至澳門;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在符合國家法規下促進可重用物料的跨界循環再用;支持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發展;建設公共充電網絡,配合電動車的發展。
至於文化民生方面,三地政府同意要推進跨界文化交流、教育、社會福利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更緊密合作,包括推動區內的文物及博物館合作;研究透過票務代理實施聯網售票;完善跨境學童專用通道;促進港澳的社會服務提供者在珠三角營辦安老和殘疾人士福利機構;以及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及應急機制。
土地交通 協調發展
在土地利用方面,文件建議優化跨界空間協調發展,如落馬洲河套地區、深圳前海地區、珠海橫琴新區和廣州南沙新區。在交通組織方面,文件建議發展綠色交通和便利通關,提出推動以軌道為主的交通服務;研究延長口岸通關時間,其中可考慮在拱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橫琴口岸客貨通關時間延至晚上12時。
環境局副局長潘潔表示,諮詢文件提出把大珠三角區建設成低碳、高科技、低污染的優質生活城市群的目標及願景,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並指區域發展需要超越行政邊界的共同合作。她又稱,粵港澳三地各有不同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三地會尊重彼此差異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協調推進日後落實的合作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