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人士協會
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著意於帶出承先啟後和為未來開闢新路的意向,綜觀整份報告,在在流露現屆政府在有限任期之內,仍積極為香港的現存問題和長遠發展籌劃獻謀,但有關內容「四平八穩」之餘,開拓性的新舉措有限,政策的力度和深度亦有待加強。
在總體形勢方面,行政長官坦承香港在經濟、民生及政治上都面臨巨大挑戰,本屆政府在短時間內是不能徹底解決的,並認為政府「大市場、小政府」的核心管治理念,現正受到衝擊。與此同時,社會出現一種呼聲,希望政府介入所得再分配,以公共政策及財政手段縮窄貧富差距,市民對政府角色的期望越來越高。
不受民粹主義所擺布
對於行政長官的觀點,我們深感認同,亦引發憂慮。我們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應輕易被民粹所擺布。
第一, 低稅率、簡單稅制及市場主導是香港成功的基本要素,不應輕易改動;當然,一旦市場失效,政府應適度介入,但亦應以匡扶為主,「指揮棒」不宜動輒揮舞。
第二, 大幅增加公共福利開支,可令更多基層市民受惠,亦易獲取市民掌聲,但需考慮公共財政的承擔能力,亦應慎防一旦過度膨脹,會變成尾大不掉,甚至全民受損,兩者要取得一個妥善平衡。
第三, 加稅會削弱香港對企業的吸引力,持續赤字和發債更會影響香港的信貸評級。
第四, 市場力量是集體智慧的表現,政府不應該隨便作出干預,更不能順應「民意」而插手;當然,這並非要求政府放手不理,只是應以專業對專業,而不能因政治而毀專業。
新居屋政策是最大亮點
社會發展最終目標是要為人民帶來美好生活,而貧富差距、房屋問題及高齡化社會等民生議題,已成為近年最受社會關注,也是政府需要優先處理的課題。在本年度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用了相當大的篇幅,闡述政府的房屋政策,以及中短期的執行措施。大體而言,包括興建「新居屋」、「置安心」計劃提供「封頂價」,以及穩定土地供應等。
第一, 興建「新居屋」是整份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新計劃開創性地將售價與合資格家庭的供樓能力掛u,訂在有關家庭可負擔的水平,在協助「準中產」置業之餘,亦避免他們成為「樓奴」。不過,在具體安排方面,仍有待優化釐清,例如,這個供樓負擔的百分比,是由誰去訂定、憑甚麼訂定,以及調整的時間周期等,都必須及早釐定,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爭議。
第二, 「新居屋」最快要到2016年才推出,目前預計首四年推一萬七千個單位,無論數目和落成日期,都出現杯水車薪,或遠水難救近火的問題。我們建議政府可否加快建屋速度和增加供應量,以解決市民眼前「置業難」的問題。
第三, 為「置安心」計劃提供「封頂價」,是一個值得稱許的新構思,能為「置安心」的業戶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但這種「封頂價」的方式與目前的市場做法有異,亦與其他置業資助計劃有別,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政府在落實政策時應仔細考量。
第四,行政長官提出保持公屋和私人房屋供應量和增加土地供應,去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和市民置業安居的問題。不過,我們建議將本年新供應的公屋單位中,撥出一定比例給年輕新婚家庭;又或者在新發展項目中加入指定要將部分單位給予年輕新婚家庭的新條款,讓新婚家庭受惠。
應授民以漁助民脫貧
至於縮減貧富差距,亦是本年度施政報告的重點,並且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公屋免租、發放額外的社會津貼等,涉及金額雖鉅,但都是重複現行的一次過紓困手段,成效大家心中有數,更未能觸及問題的根源。我們認為脫貧是一個長遠性的社會工程,與其「送魚濟貧」,倒不如教導有需要市民「織網捕魚脫貧」。
貧富差距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後遺症,我們認為政府應以前瞻性的思維,規劃香港的中長期發展,再據此理順就業市場和工人技術的關係,及早為工人提供適當的培訓,令他們不致被經濟轉型所淘汰,給予他們存活甚至「向上流」的機會。只有這樣,貧富差距才可望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