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在新增「超級區議員」議席的誘惑下,「重量級」政治明星紆尊降貴,落區競逐區議員議席,屬於情理之中。不過,區議員還是區議員,就應按區議員的地區服務、民生服務本質去進行選舉,不能因利成便地將其政治化,或「立法會議員化」,這是本末倒置的,也是對投票的選民不公平。更重要的是,這將模糊了區議會和立法會的區別,對於香港的政制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區議會換屆選舉的提名期已經結束,並將於11月6日投票,各路人馬秣馬厲兵,為求在未來「選舉年」的四場選舉中響起頭炮。由於明年立法會選舉加入5個由直選區議員角逐的「超級區議員」的議席,一些重量級的政治人物紛紛加入戰團,亦有一些激進反對派,更以「空降」或狙擊形式參選,既為爭取議席,亦求打擊對手。有分析指今次區議會選舉,戰情將是歷來最激烈,亦是最政治化的一屆。
服務社區是區選會的基本要求
政府成立區議會,就是為了吸納熱心地區服務的社區精英,為地區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並且運用政府的撥款,改善區內環境、籌辦社區活動,以及促進區內的環境衛生、文娛康體等民生事務等。同時,當選的區議員一般都會在所屬選區服務,直接協助解決居民的疑難,提供諮詢和支援等。因此,是否了解所屬社區、曾否在區內長期服務,是區議員的起碼要求;而居民亦以能否經常見到你,是否可以找你幫忙,作為投票的考慮標準。正因如此,絕大部分區議會候選人的政綱,都是只談民生、不論政治。
可惜,在歷屆的區議會選舉中,總有政黨反其道而行,以政治掛帥,簡單地借助政治意識去爭取選票和議席,反過來亦借選舉在社區鼓吹、散播其政治主張。雖然不少高知名度政客,在面對地區「老手」時陰溝翻船,但亦讓他們得到一個免費宣傳的平台,同時亦令區議會原有的非政治組織的本質被模糊。
區選政治化加劇內耗
區議會選舉被政治化的情況,今年更見明顯。雖然總報名人數與上屆相若,但逾六成具政黨或政團背景,而有立法會議員身份者更較上屆多一半,當中更有轉向空降,明顯是為了政治目的,忽略應有的地區服務本意。本來,在新增「超級區議員」議席的誘惑下,「重量級」政治明星紆尊降貴,落區競逐區議員議席,屬於情理之中。不過,區議員還是區議員,就應按區議員的地區服務、民生服務本質去進行選舉,不能因利成便地將其政治化,或「立法會議員化」,這是本末倒置的,也是對投票的選民不公平。更重要的是,這將模糊了區議會和立法會的區別,對於香港的政制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選民應考慮清楚投票取向
事實上,民生政治化、政爭激進化,已令香港內耗加劇,社會分化,有立法會議員及政黨亦已成為「麻煩製造者」,若再將政治化的觸鬚伸向區議會,香港的整體形勢將更難樂觀。
坊間亦一直有種說法,指這次區議會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引發反對派政治版圖重整。事緣公民黨與社民連發起所謂的「五區公投」,民主黨並不支持,反而與政府商討出政改方案,並得到立法會通過。事後,「公投」鬧劇慘敗收場,民主黨的支持一度大升,但反對派間的內訌亦由此開始。到今次區議會選舉,更出現狙擊追打的情況。本來,這是反對派內部的家事,與社會公眾無關,可惜,這種格鬥,卻令整個選舉變質變味,並將選民和其他候選人騎劫,一起參與他們的私人恩怨,這是非常不公平,更不道德。
過分突出政治議題,將使區議會成為政黨內鬥的工具和爭取政治目的墊腳,這是絕對不合適的。市民在下月投票時,應仔細考慮,若支持了一位只顧搞政治,不擅或忽略地區服務的候選人,是否合乎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