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
最近國內有組織把孔子和平獎授予俄羅斯總理普京。據報,這個獎項是去年由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創辦,以針對諾貝爾基金會把和平獎頒給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台灣前「副總統」連戰是首屆孔子和平獎得主,但未有出席領獎。今年由普京獲得,他早前曾公開抨擊美國利用金融手法掠奪世界財富,批評它入不敷出,要發行國債,把部分負擔轉嫁給其他國家,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Parasite)。
西方恃強凌弱硬銷其價值觀
外界一般認為諾貝爾獎項是至高無上的,但孔子和平獎的設立意味著國內有些人對現時的國際秩序持不同看法。諾貝爾科學獎十分具權威性,故社會上鮮有置疑;但和平獎的授予較有取向,引起不少爭議。
現時世界秩序和價值觀均以西方為首,可謂雄霸天下,它們提倡自由民主和法治精神等普世價值,平等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理應是非常重要的觀念之一。西方國家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是否平等,是值得世人思考的問題。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孫中山先生遺志中有兩三句,令筆者印象尤為深刻:「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可見在孫中山先生時代,不是全部外國人都「平等待我」。
這裡反映的意念很深遠。縱觀古今中外,世界歷史由強者演繹,反映成王敗寇、弱肉強食的事實。現時西方國家在軍事、政治及經濟各方面佔有絕對優勢,可謂「強者」,故世界秩序由西方主導。它們提倡普世價值,理應也尊重及平等待其他國家和民族,才能言行合一。但西方國家在處理伊朗核問題時,未能做到這一點。
最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維也納發表報告指,伊朗有可能在研製核武。2005年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聲言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故西方國家和以色列擔心,如果伊朗擁有核武,會對它們構成威脅。據悉,以色列可能動用武力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其實1981年已有先例,當時以軍空襲伊拉克的核電廠。
以色列擁有核武是公開秘密,但西方國家卻不容許其他中東或回教國家擁有核武,巴基斯坦為唯一例外,可見西方國家對一些中東民族(如阿拉伯人或伊朗人)的待遇有欠平等之嫌。
西方對伊核問題持雙重標準
西方人的潛在假設為這些中東國家是不理智的,一旦擁有核武便會胡亂使用,影響世界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個假設是錯誤的,其引申而來的結論也難以成立。
伊朗政府看來不會胡亂使用核武來發動襲擊。它會害怕敵國利用核武反擊,屆時只會兩敗俱傷。
筆者不是贊成伊朗應該擁有核武,只是對事件有感而發,認為強者應平等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以減少國際間的磨擦,才能達至世界和平。例如在以巴衝突中,如果以色列能平等對待巴勒斯坦人,相信有助減輕兩國的仇恨。
筆者在美國留學時,和不少西方人閒談時發現,有些強者意圖保護自身的絕對優勢,設法永遠壓制潛在威脅的國家或民族,禁止它們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使之無法威脅或挑戰其強者地位。
顯而易見,這種心態違背了普世價值的精神,要是強者中有人持這種想法,世界將難以穩定下來。有些事件,是否代表一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民族對西方的控訴?
西方的文化比較好戰,有時會透過武力或鬥爭來使對方信服,因此分成敵對陣營,紛爭較多。東方文化比較包容,只要不打擾別人,便能做到和而不同、各不相干,這有否值得西方人借鏡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