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彥
建制派在投票率高的情況下仍能獲勝,原因眾多,主因還是建制派參選人務實理性,貼近選民需求,切合香港的時代需要,廣獲支持順理成章。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本來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知道建制派的選票從何來那麼多。可惜他沒有查考原因,便簡單地借用未經證實的流言,把建制派大勝現象歸因於中央支援、鐵票效應和「蛇齋餅粽」,失去了政治人物應有的民主風度和思考深度。
投票率高有利反對派是政圈內流行已久的說法,不過此話在今屆區選中不攻自破,為香港的政治發展帶來許多令人深思的啟示。
建制派務實理性
建制派在投票率高的情況下仍能獲勝,原因眾多,但其根本在於香港社會近年發展平穩,市民對實事求是的從政人士的需求比以前殷切。香港回歸十四年政爭不斷,市民看到政治爭拗和社區建設風馬牛不相及,香港正面對很多迫切的社會問題,上至歐債危機波及香港、港珠澳大橋興建進度受阻、外傭居港權風波等,下至港鐵走線、社區治安、會堂興建、交通措施等等,都很需要能為社區承擔賣力的區議員,作為社區領袖為民發聲。只是政治抽水,企圖空降落區,對社區全然陌生一竅不通的反對派明星和同道人,當然不符合選民對香港社會發展的期望,相反,建制派參選人務實理性,貼近選民需求,切合香港的時代需要,廣獲支持順理成章。
建制派在高投票率的情況下仍然獲勝,反映不少選民對建制派印象改觀。他們認同建制派並非如反對派長年抹黑的盲從附和,市民認同務實陣營的理性作風和民主理念,對虛浮激進的政治腔調反感厭倦。近年香港社會終日在政治問題上吵吵鬧鬧,反對派在民生事件上動輒得咎,香港發展停滯不前,市民漸漸體會到這些弊端,不滿虛浮的泛政治化歪風滲透社區。反對派缺乏理性基礎的道德高地,如今終抵不住時間洗禮,被歷史證明一垮即倒,形象鮮明不過是一紙面具,怎比得上多年根植社區的建制派參選人忠實可靠?
建制派在高投票率的情況下仍然獲勝,顯示建制派票源成分已有變化,在傳統中老年票源上新增了一批中產和年青人選票。建制派近年著力改變守舊老套的形象,銳意消減老氣橫秋的感覺,注入新生代年青活力的元素,民建聯顏汶羽、譚肇卓、張琪騰、劉柏祺、吳奮金,工聯會黃潤昌、劉桂容等年青新星一一報捷,建制派參選人年青化,即向社會說明建制派也是有活力有文化更有新思維的,民建聯、工聯會不再是只有較年長人士才會親近的政黨工團,接納建制派為有力問政和發展民主的中產和年輕選民越來越多。
銳意開拓年青票源
其實,建制派很早了解到自身弱點,多年前銳意開拓年青票源,精心部署,刻意經營,「如何爭取年青選民的支持」是建制派內部經常提及的主題;相反,反對派明知中老年票源疲弱,不但鮮有提出爭取支持的策略,而且不屑取悅這批思想傾向穩重的選民,多年一直憑政治老本,藉幾起政治事件興風作浪,一旦政治氣候沒有成形,反對派即黔驢技窮,兵敗山倒。由於沒有銳意反吸納中老年票源,不思進取,以致反對派選票不但沒有增加,年青和中產選民更紛紛「倒戈」,反對派在投票率高的情況下仍敗走區會,實在理所當然。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本來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知道建制派的選票從何來得那麼多。可惜他沒有查考原因,便簡單地借用未經證實的流言,把建制派大勝現象歸因於中央支援、鐵票效應和「蛇齋餅粽」,失去了政治人物應有的民主風度和思考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