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 2011年中國稅改大幕已開啟,「結構性減稅」不斷進入公眾視線。新個稅法實施後,月收入低於3,500元的工薪族不再繳納個稅。據測算,全國個稅收入全年或將減收1,600億元。隨後,減免小微企業稅負等政策也相繼續啟動。專家指出,進入10月份以來,國家密集出台了多項結構性減稅政策(見表)。中國正進入「減稅通道」,將從三方面惠及民生,刺激內需,增添經濟內生性增長動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稅收總收入71,292.18億元,同比增長27.4%,略高於去年的增速23%。不過,當前,民眾在稅收負擔焦慮、稅收公平焦慮與稅收用途焦慮的「稅感」較為沉重。專家指出,個人所得稅等直接稅比重並不高,主要是以流轉稅為主,但流轉稅的繳納可能最終反映在物價上,因此個人在購買商品或享受服務時實際上承擔了一部分間接稅。
第一惠民方面 新個稅減收1600億 紓緩稅負焦慮
而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於9月正式開始實施,起徵點從2,000元升至3,500元,為個人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紓緩稅收負擔邁出重要一步。據測算,全國個稅收入全年或將減收1,600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指出,免徵額提高、稅率結構調整,都是在分類稅制下的完善。國家「十二五」期間將逐步根據家庭總收入進行綜合考量,以家庭為單位設定徵收標準,令個稅徵收更平衡、更公平。
第二惠民方面 逐步彌補稅種空白 完善稅收公平
在中國個稅徵收過程中,工資薪金所得是最易徵收、最不易逃避的部分;但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收入卻來自於股息紅利、房地產等財產轉讓所得、拍賣等各種財產性收入。這從客觀上造成了民眾的稅收公平焦慮。國稅總局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要完善徵管措施,從多個環節堵住高收入者個稅徵收漏洞,在股權轉讓所得、房屋轉讓、股息紅利所得上加強監管。
專家指出,長遠來看,財產稅在世界各國通行、主要針對富人徵收,中國此方面的空白必須彌補,以減緩民眾的稅收公平焦慮。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指出,目前無論增稅或是減稅,涉及的幾乎都是「大眾稅」,都涉及全體納稅人。作為負有為中國市場經濟立法的制度設計者,應考慮為富人多納稅開鑿「制度通道」。
第三惠民方面 提高財政人均支出 強化稅收惠民
稅收用途焦慮則表現在公共財政在民生項目上的投入已大幅增加,但與民眾的期望值仍有距離。財政部數據顯示,教育、醫療、社保三項支出超出財政總支出的三成以上。專家認為,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與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密切相關。而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財政收入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保障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的逐步提高,民眾將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