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讖緯中所述,從黃帝算起,漢朝正是第九代王朝,漢高祖劉邦是第九位受命帝王。 網上圖片
李恩柱
社會的奇妙在於,輿論一旦形成,就會有御用、非御用的學者,煞有介事地從學術角度考查、論證皇帝不同於常人之處。儘管劉邦父母連真名實姓都沒有,《史記》裡只說:「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但是後世一些人,對這位漢朝的開國皇帝「全方位」論述,查出其父其母的真名實姓。東漢學者王符,說劉邦的父親叫「劉煓」,魏晉時的皇甫謐在《帝王世紀》裡則說劉邦的父親名「劉執嘉」,劉邦的母親姓王。也有人認為劉邦的母親不是姓王,而是姓溫。有一部書還給劉邦的母親查證出個非常雅致的名字:「含始」。
學者們不僅要為劉邦的父母「考查」出了名字,還為劉邦「考查」出了高貴的血統—劉邦是遠古時代唐堯的後裔。
堯、舜、禹在我國那可是響噹噹的人物,堯,為帝嚳少子,名放勳,三皇五帝之一,是華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姓伊耆,一說伊祁氏,號陶唐氏,也稱帝堯、唐堯。據《尚書》載,堯的哥哥摯曾是部落聯盟的首領,由於他為人「不善」,堯接替了摯的職位。也有一說曰,摯死堯繼帝位。《淮南子.本經訓》說:「萬民皆堯,置堯為天子。」堯有聖德,有如天之涵養,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臨天下,德化廣大而浸潤萬物。傳說堯曾設官掌管天地時令,觀測天象,制定曆法,敬授民時,諮詢四嶽,用鯀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堯選擇舜為其繼任人,死後由舜繼位。
將劉邦與帝堯勾連起來,目的顯而易見,不僅說明劉邦有高貴的出身,而且說明劉邦建立的漢朝,也是繼承了帝堯的事業。
班固在《漢書.高帝紀》中寫道:《春秋》記載著晉國太史蔡墨的話:陶唐氏衰弱後,他的後代有個叫劉累的,懷有馴龍的絕技,為夏王孔甲專門養龍。商、周兩朝,劉氏後人仍被封為諸侯;春秋時期,他們在晉國做官,采邑封在范(今河南省范縣東南),就以范作為姓氏。魯文公時(公元前7世紀末),范氏家族受晉靈公和趙宣子迫害,逃往秦國。七年以後,范氏族人一部分回到晉國,一部分留在秦國,留在秦國的那支,恢復了「劉」姓。戰國時期,劉氏的族人隨同秦軍伐魏,被魏軍俘虜。秦滅魏的時候,魏被迫把都城從梁(今河南開封)遷到沛縣的豐邑。劉氏的族人也隨之遷到了豐。西漢經學家,楚王劉交的四世孫劉向頌揚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做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這裡的「豐公」,即太公的父親,劉邦的爺爺。劉向還舉出一個事實:劉氏祖墳在豐不多。他說:這是由於劉氏族人遷到豐的時間不長。又說,劉邦即皇帝位後,設祖宗祠堂祭祀,就分了秦、晉、梁、荊(豐屬荊楚)四個層次。如此徵引之後,終於得出了「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的結論。
《史記》對劉邦的描寫,使後世一些讀者生出幾許遺憾,認為偉大如司馬遷不應迎合世人迷信心理,而應加以揭露。這個出發點雖然很高尚,可如果司馬遷真如此做了,《史記》還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巨著嗎?秦漢之際,鬼神崇拜、巫風十分熾烈,漢人相信在人的世界以外,還有一個鬼神的世界,而且鬼神能影響人間各種事情。讖緯中所謂的「九世」,與劉邦有關。從黃帝算起,漢朝正是第九代王朝,漢高祖劉邦是第九位受命帝王。顯而易見,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大人物的母親因與神靈交合,神秘懷孕產子的神話就很普遍。「感生神話」,應是母系社會「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觀念的反映。社會文化思潮就是那番景象,《史記》如果加以過濾,故意隱而不彰,或是憑作者一己之好惡加以取捨,豈有「實錄」?
事實上,司馬遷對劉邦頭上的神聖光環是有揭露的,這種揭露不是使用直截了當的語言,而是把劉邦還原為一個普通人,並用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揭示這位開國皇帝的自私自利、背棄信義、殘殺功臣。比如,劉邦貪財好色,當他打進咸陽宮後,見到「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於是便住在裡頭不想出來了;當他東征項羽,打進彭城,又是「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清代張文虎說:「沛公一入秦宮,即欲留居;今入彭城,又復如此,亦無異於淫昏之主,此范增所云貪財好美姬者也。宜其為羽所破,幾至滅亡哉!史公於此二事不著之《高紀》,而見之《羽紀》及《留侯世家》,此為高諱而仍不沒其實。」(《舒藝室隨筆》,轉引自《史記選注集說:中國文學經典》)
劉邦既卑怯又自私,遇到緊急情況時只顧自己。當他被項羽打散,逃跑的過程中遇到了自己一直牽腸掛肚的一雙兒女。女兒(即後來的魯元公主)生於十三年前;兒子劉盈(漢朝的第二代皇帝,即漢惠帝)生於公元前211年。這時,項羽的軍隊追上來了,馬車上人多速度慢,劉邦為了逃命,把一對兒女推下了馬車,劉盈姐弟連聲哭叫。趕車的夏侯嬰目睹此景很是不忍,抱起兩個孩子塞回車裡。劉邦再推,夏侯嬰就再抱上來,一推一抱,連續數次。劉盈當了皇帝後,在臨近皇宮的地方選了一塊地賜給夏侯嬰,讓他建房子。大概童年往事已深深鐫於他的腦海裡,對夏侯嬰的好感沒有隨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而消逝得無影無蹤。
起義者自我神化,並非始自劉邦。陳勝、吳廣起義時就先在綢布上寫「陳勝王」三個字,放在魚肚裡,故意令戍卒買魚烹食,讓他們發現,並廣為散佈。然後,吳廣在士卒駐地附近的祭祀鬼神的地方點燃篝火,學著狐狸的叫聲,大喊「大楚興,陳勝王」。此即是歷史上所說的「篝火狐鳴」。士卒們聽著「大楚興,陳勝王」的叫聲,對陳勝充滿了敬畏之心。劉邦故弄玄虛,目的也在於說明自己「應天受命」,有神靈護佑,藉以威服百姓。
求實的精神,嚴謹的態度,是《史記》成為「絕唱」不可漠視的因素之一。不因個人的愛憎而影響真實的敘述,不因被描寫的對象有權有勢而為其塗脂抹粉,不充當御用「史官」,正是司馬遷《史記》的文格。反映社會及皇帝個人神化權力的文字,不等同於宣揚、尊崇神化思想。尊重史實,不隱去自己不贊成的事件,不以權力者的好惡裁剪史實,雖然很不容易做到,卻是學界必備的素養之一。 (鄙言陋語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