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星光大道巡禮(四之二)
上回提到「復刻」、「重鑄」與「續寫」是香港漫畫三種最常見的出版方式,其實還有第四種,就是「長篇」。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長篇漫畫可不少。如果銷售不錯,出版社就不願意把漫畫結束,以致動輒一出就是十多個寒暑,非要等到多次更換主筆,支持者逐漸離去,才肯讓漫畫退役。當今畫壇,出版超過20年的,至少有五種,包括上官小寶的《李小龍》(已停刊)、黃玉郎的《龍虎門》、王澤的《老夫子》,馬榮成的《天下》,還有今年剛踏入第二十個年頭的《古惑仔》。
長篇商品 感情濃厚
香港漫畫這四種出版方式,又何嘗不是流行文化媒體常用的商品製作模式?電視、電影更屢用不鮮:重播是復刻,開拍續集是續寫,舊故事新演員則是重鑄,至於如美國電視劇以「季」計算的,均屬「長篇」。商品重複推出,或會被人詬病為了無新意;但從支持者角度來看,長年累月對商品培養出感情,一旦停止,那種空虛實非筆墨可以形容。當年明珠台播出美國肥皂劇《老友記》(Friends),我一看就是10年(10季),從第一集看到最後一集。我至今不能忘記最後一幕,一眾主角搬離房子把鎖匙放在桌上,我那種不捨之情,久久不能釋懷。
誠意新作 銷量續升
上個月寫〈漫畫星光大道巡禮一〉時,那天剛巧有新漫畫出版,是「海洋創作」的《海洋瘋狂》。我感到驚訝,畢竟是漫畫界舉步維艱的年代,出版社竟然放棄續寫、重鑄等保證銷量的方式,而以全新故事示人;更何況,那是久違了的「綜合性」漫畫(也就是漫畫雜誌,每期有幾個連載故事)。創刊號全書72頁,彩色印刷;海洋暫定以8期為試金石,看市場反應。這本漫畫還有另一個意義:打破香港畫壇常規,首次把創作版權回歸作者。出版社這麼有誠意,我雖然不太喜歡「現代技擊」漫畫,還是甘願連續8個星期,每周五花20元買一本,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敬意。4期下來,聽說銷量不很理想,但持續攀升。
全彩台漫 劣評如潮
提到漫畫雜誌,我想起去年暑假在台灣買了一本綜合漫畫的創刊號,叫《台灣漫畫》(7月6日出版)。這本漫畫號稱是台灣「第一本全彩本土漫畫月刊」,社長是有(信用卡)卡神之稱的楊蕙如,總編輯是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的藍弋丰。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達了野心:想把《台灣漫畫》發展成產業,讓台灣人知道,原來文化創意產業也可以賺錢。媒體更把藍譽為台灣的「手塚治虫」(日本著名漫畫家)。然而,創刊號由於漫畫質素不被各方接受,招來如潮劣評。事情發展的結局是:藍在創刊號出來一個星期後,辭去總編輯;又兩個星期(7月27日),《台灣漫畫》宣布停刊。創刊號成了停刊號,破了台灣紀錄。楊社長虧了數百萬元台幣,而媒體把這件事稱為「一場美麗而昂貴的文創夢」。
書後專欄 史料珍貴
與《台灣漫畫》相比,《海洋瘋狂》各個漫畫家都是獨當一面的老手,漫畫質素有保證,但我更愛看書後的專欄「黑旋風」。專欄以懷舊為主題,用圖片介紹幾十年前的漫畫,寫專欄的趙汝德與馬榮成同輩,不但是資深漫畫人,更收藏了不少老漫畫,以及年輕時與同門師兄弟合影的照片。趙在《天下》漫畫也有一頁專欄,叫「黑鬼解密」,講畫壇趣聞逸事,圖文並茂,相片彌足珍貴。
香港漫畫發展已有100年,但把發展歷史記錄下來的,多年來就只有楊維邦與黃少儀的《香港漫畫圖鑑》,黃在前言中更謂「近20年的資料只作簡略敘述」。以前看上官小寶的《李小龍》與黃玉郎的《龍虎門》,書後總會有專欄回顧畫壇或前半生的漫畫生涯。專欄後來改了,不談過去,只說近況。前陣子玉皇朝的《王風雷傳》有專欄「主編會客室」,訪問不少香港漫畫家,大談當年情,於今再加上趙的兩個專欄,均是香港漫畫發展的寶貴史料,足以彌補《香港漫畫圖鑑》那簡略了的20年。
後記:4月25日一文提到「王、黃、邱三人,同入選十大漫畫家」,其實僅王黃兩人入選十大。資料有誤,請讀者見諒。 ■邱健恩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語文及翻譯學部高級導師
逢周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