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深化兩地合作 開創香港未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8]     我要評論

劉佩瓊 港區人大代表

 李克強副總理去年八月訪港期間,在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安排的基礎上,又帶來36條利港措施,有關措施有待特區政府及各業界認真落實。目前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組織及機制很被動、臨時性,缺乏了專業的參與、扎根及長期穩定的支撐系統。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用於內地及海外資源未能與前景及成效相匹配,很有必要作出檢討。期望新一屆政府不論在組織架構、人力資料編制及專責分工,與廣東及其他內地政府、中央部門方面都有必要加強聯繫,並且要更多經常性的接觸,建立長期性及固定的渠道,開展有成效的合作。

香港與內地經濟關係

 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在這段時期內,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國際上有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更大的金融海嘯及緊隨而來的歐元區債務危機。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對外貿易受影響不在話下;國際金融業務的發展,也使銀行及金融業市場處於風高浪急的景況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中國這個經濟火車頭上,香港更依賴與內地的經濟聯繫維持穩定的發展。內地在香港的貿易、運輸、金融、旅遊、房地產等都佔了主導的地位。

 2011年香港與內地貿易額佔香港對外貿易總額48.5%,進口佔 45.1%,出口佔 46.8%,轉口佔 52.5%。其他較大貿易夥伴歐盟(9.3%)、東盟(10.2%)、美國(7.6%)及日本(6.4%)。香港是中國的轉口港。可是,當中國貿易自2001年底以來高速增長,香港的貿易額規模卻由回歸時高於內地下降至去年的25%。香港必須設法改善目前的處境。

 在旅遊方面,自從2004年起推出內地赴港「個人遊」計劃,隨著從廣東逐步向內地開放,人數迅速上升。2011年訪港旅客共有4,192萬人,內地旅客共有2,810萬人,佔67%。其餘905萬人(21.6%)來自亞洲其他地區,歐美非澳及中東等合共只有477萬人(11.4%)。在旅客消費額方面,2010年估計消費額達1,645億港元,其中內地旅客消費額達1,130億港元,佔68.7%。內地「個人遊」佔內地旅客的比重不斷上升中,累計佔內地客的三分之二。中國的經濟及交通的發展吸引直接到中國內地的人數增加,香港的吸引力卻在下降,雖然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推廣費用大幅放在歐美市場,卻不能改變旅客的結構。可以說,香港的零售百貨業、飲食業反映出市面一派繁榮的景象主要是靠內地旅客支撐的結果。

 香港的金融業市場自從1993年有H股上市以來,已經成為內地企業上市集資的角色。2011年H股及紅籌股佔香港合共市值的46.38%,交易額的58.21%。因此,香港已經是中國內地企業的離岸集資中心、中國的離岸證券市場。

積極用好CEPA及36條利港措施

 李克強副總理去年8月訪港期間,在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安排的基礎上,又帶來36條利港措施,有關措施有待特區政府及各業界認真落實。在維持香港作為貿易及航運中心,就要保持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之外,更要爭取加入自由貿易區,例如東盟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之後第二大貿易夥伴,但是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卻未能同內地一起參加「10+1」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對香港的轉口及轉運業務影響很大。據商務部透露,這個問題可望在今年內盡快得到解決。

 中國正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香港的信息及市場拓展優勢,有助內地企業向國際市場拓展業務,建立國際品牌企業。為了把握這個良機,政府及有關機構、例如貿易發展局等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金融方面,香港已經取得中央確認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香港更要加快擴大各種人民幣的業務。包括貿易結算,以人幣回內地投資(RQFII),發展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及市場,把香港打造為全世界最大、最活躍的人民幣業務中心。

 香港也要發揚優勢,與內地加強科研合作、共同發展教育及醫療服務、環保等產業。在旅遊方面,香港不能單靠內地「個人遊」。中國內地是一個取之不盡的旅遊資源寶庫。內地人出外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的最佳客源。香港旅遊業也該作出改革,建立一個有素質的產業經營模式,以推進與內地合作、共同發展。

 粵港合作方面,有了三十年的合作基礎,又有《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及《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就要加快落實各方面的合作項目,包括基建發展、旅遊開發、生態環保、清潔發展、醫療衛生、食品安全、養老服務等方面。

 國家「十二五」規劃把南沙、橫琴島及前海劃為粵港澳新開發區。香港應更積極參與探討,並且主動提出與三地合作發展的最佳模式,掌握「先行先試」的機遇。

相關新聞
龍聲飛揚:堅定不移挺梁 符合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 (2012-07-18)
深化兩地合作 開創香港未來 (2012-07-18)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2012-07-18)
管見集:神奇的「金手指」 (2012-07-18)
中央挺港15年 香江續寫輝煌 (2012-07-18)
發展國際學校先評估社區需要 (2012-07-18)
梁特首有抱負想幹事 社會理應給空間給支持 (2012-07-17) (圖)
反對派煽動「倒梁」歪風居心叵測 (2012-07-17)
政經多面體:經濟下滑惡浪將湧到香港 (2012-07-17)
日本為何搶奪釣島? (2012-07-17)
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和轉型願景 (2012-07-17)
西方走廊:拖印度下水白宮越來越失態 (2012-07-17)
志強時評:從汕大醫療扶貧看香港扶貧委員會的方向 (2012-07-16)
正論:堅定不移挺梁 (2012-07-16)
指點江山:麥齊光辭職引起的思考和警惕 (2012-07-16)
西座內望:民黨陷困境作「空降」部署 (2012-07-16) (圖)
政經論衡:給予新政府耐心和空間 (2012-07-16)
國民教育中心的宗旨與實踐 (2012-07-16)
雪泥鴻爪:傳承中醫治病救人 (2012-07-16)
環球視野:梁振英新政的難與不難 (2012-07-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