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梁特首及其團隊目前面臨嚴峻挑戰,施政須在認準絕大多數市民利益所在的前提下,果斷決策,勇於任事,切實推動,全力落實。只有通過做實事,見實效,才能真正確立梁班子的威信,扭轉劣勢。平心而論,香港市民目前最希望特區政府落實的,不外三大問題,這就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機會公平。這其實正是不久前胡錦濤主席訪港期間一再強調的問題。
不旋踵,香港新一屆治港班子上任已經半個月,雖說早已經預料梁班子在當前的政治經濟氣氛下必然舉步維艱,卻也真是沒有人會想到是如此艱困。
然而,正如其中一位新任行會成員所言:新班子沒有最好的開始,唯有希望通過更加盡心盡力地面對挑戰,以爭取港人的信任,在任期結束之際能有一個最好的結局。
施政不可能面面俱圓
平心而論,香港回歸15年來,香港政制發展穩步向前,香港的民主、法治、自由等核心政治價值得到維護。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政治生態複雜多變,「為反對而反對」的力量始終不停破壞。加之香港經濟的結構性難題,導致產業單一,轉型艱難,亦導致財富分配欠公,加劇貧富分化,進而使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回歸以來,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上升了38.5%,其中社會佔據最上層的10%的市民,收入上升了近65%,但社會最底層的10%的市民,收入卻下降了22%。2011年,香港基尼系數高達0.537,顯示貧富日益懸殊,已經達全球之最。經濟發展沒能帶來同步的民生改善,造成民怨累積。而社會向上流動性減弱,更令社會呈現碎片化狀態,以至經濟及社會、民生議題皆「泛政治化」,嚴重影響政府施政效率。
這些問題都可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不是新政府如何努力落區傾聽所能解決的。那些「為反對而反對」的聲音,以及唯恐天下不亂的嗜血政客,更只會趁機落井下石,絕不會給時間和機會予新一屆特區政府。政治學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一個管治者,只要能在自己任期內的絕大多數時間,轄下的絕大多數地區,令絕大多數的人滿意,就已經非常稱職了」。這三個「絕大多數」,其實是非常高的要求,卻也正正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執政施政眾口難調,要令所有人都滿意,只是奢想。
因此,筆者最想強調的,是梁特首及其團隊必須放棄在當前政治環境下爭取那些「為反對而反對人士」支持的幻想。施政方面,必須在認準絕大多數市民利益所在的前提下,果斷決策,勇於任事,切實推動,全力落實。只有通過做實事,見實效,才能真正確立梁班子的威信,扭轉劣勢。
平心而論,香港市民目前最希望特區政府落實的,不外三大問題,這就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機會公平。這其實正是不久前胡錦濤主席訪港期間一再強調的問題。
經濟政策須以星洲為師
因此,筆者不惜野人獻曝,嘗試把落實上述三大問題的一些急需採取的措施,作出梳理,以供參考。
首先就是發展經濟,在這方面,香港的參照地就是新加坡。2011年,新加坡人口518萬,GDP近3,000億美元,人均GDP近6萬美元;同年,香港人口711萬,GDP近2,500億美元,人均GDP不足35,000美元。長期在亞洲四小龍時代經濟優於新加坡的香港,如今不但在人均GDP落後星洲,連總產值也不如總人口少過香港200萬的對手,實在令香港人汗顏。
眾所周知,新加坡經濟的成功一方面是依托了東盟的整體發展,但更主要的還是在於其政府的高瞻遠矚及強勢主導。新加坡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尤其是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傾力推動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尤其是重視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平衡發展,保持了產業的多元化,而且通過強有力的福利政策,推動了財富的再分配,保障了國人尤其是低下階層的居住、衛生以及接受教育的權利,有效化解了大量的社會矛盾。
因此,梁振英團隊必須大膽地提出學習新加坡的口號,按照香港的實際而非機械地吸收彼邦發展經濟、推動產業平衡等方面的經驗,令香港重鑄輝煌。因為,離開了經濟基礎,民生以及民主等等,均將無從談起。
改善民生應當坐言起行
至於民生問題,其實也與社會公平緊密相連。香港坐擁巨額盈餘,卻未能讓市民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如何善用公帑去令百姓滿意,本就是執政者應當完成的任務。因而特首梁振英近日斷然宣佈推出總額近69億元的利民措施,包括設立長者生活津貼每月2,200元,令40多萬名長者受惠;在新居屋單位推出前,每年會容許5,000名符合白表資格的人士,在居屋第二市場購買未補價的居屋單位;制定長遠房屋策略,增建公屋,縮短35歲以上申請人的輪候時間;建議全數資助非政府機構興建青年宿舍的建築費用,以幫助在職青年有自己的居住空間,首輪目標是提供3,000個住宿單位等,都是必定能得到市民讚許,筆者個人全力支持的善政良策。而且針對的是時下最急需幫助的老人以及年輕一代,必能對症下藥,收立竿見影之效。筆者唯一希望梁特首再加碼的兩件事,一是及早收回東西兩條隧道,以減少每日無數過海穿行的市民讀書就業的交通費用。實在是澤被全港,功德無量。二是再進一步加快公屋以及各種公共設施的建設周期,那種5年周期再不能縮短,因為不希望出現短樁的說法,完全無法成立,難道建10年,就能保證不出現短樁?關鍵還在於工程監控。
香港演繹新版龜兔賽跑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香港的確急需化解戾氣,減少紛爭,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中國社科院公佈的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最新排行榜,294個城市中,香港競爭力連續10年蟬聯榜首,但相對其他城市的優勢正迅速縮小,內地城市在綜合增長、經濟規模、產業層次、生活質量等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要知道,直到2001年,香港的經濟規模還是上海的近2倍,北京的2.5倍,深圳的3倍,但經過近10年的發展,上海的經濟規模早已超過香港,京港也已相差不遠;預計到2015年,香港的經濟規模將處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蘇州、天津之後。曾幾何時的香港經濟奇跡,早已經化為龜兔賽跑的最新例子。一向以奮發圖強、自食其力為獅子山下精神的香港人,亟須居安思危,再不能蹉跎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