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
有些家長對國民教育的教學方法、教材內容、課程安排等存在疑問可以理性討論,區別處理,在三年「開展期」中檢討完善,而不必眉毛鬍子一把抓,將所有問題都混在一起,繼而以某些爭議全盤否定國民教育科。正如西諺所言:不能倒洗澡水時把嬰兒與髒水一併倒掉。事實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成績根本不會計入公開試,教學內容也是由校方自行設計,也沒有單一強制性內容,安排已經相當彈性及寬鬆,試問「洗腦」之說從何說起?反對派力圖將國民教育議題變成選舉操作,使理性的政策討論變成政治對抗。對此,所有關心國民教育的家長及學生應保持警惕。
面對近日社會對於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議,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昨日指出,他們提出的國民教育課程指引只是提綱,並非等於教科書,亦鼓勵教師以生活事件及議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批判能力,毋須迴避爭議性議題,並歡迎辦學團體根據自身情況編制教材。事實上,現時社會對於國民教育科存在爭議,原因並非是反對國民教育的目標,而是對於課程教材、教學方法、考試評分、課堂安排等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要解決國民教育引發的爭議,不能因噎廢食,更不應全盤推翻,而是要針對問題逐一分解,區別處理,回應社會關注。
逐一分解爭議 回應社會關注
不少家長對於推出國民教育存在疑問其實不難理解,原因是任何教育的改革都會影響子女的學習及成績,家長們自然分外上心。過去,本港推出的各項教育改革,由學制改革至開設通識科等,學生都需要重新適應,也難免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現在,當局推出國民教育科這個新鮮事物,家長對此都有不同意見及看法,不難理解,當局應以開放態度聽取家長意見。其實,當局也安排學校以三年為國民教育的「開展期」,讓學校能夠因應各自的進度及情況循序漸進地推行,並且不斷汲取經驗完善課程,並非在9月就要全盤推行。有顧慮的家長大可在這段「開展期」提出意見。
這次有關國民教育的風波,肇因是有人指責《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部分內容存在偏頗,因而引發部分家長對國民教育科內容的疑慮。然而,有關手冊並非為國民教育而編寫的教材,與課程內容並無關係,充其量只屬教師參考資料中的一種。而且,教師在授課時也不可能只引用一種資料,教育局亦歡迎學校自行製作教材。就如現時的通識科,一個單元內容動輒援引幾十種參考資料,涉及正反兩面,目的正是為學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同一道理,國民教育科有不同的資料作參考不足為奇。至於資料內容大可斟酌,但卻不能以偏概全上綱上線,指有關手冊就代表國民教育科,並以此指責是「洗腦」。正如港區人大代表譚惠珠指:「怎會有一本書可以洗腦?」
教材五花八門 不涉評分升學
對於有家長擔心國民教育科如何評定分數,令學校及學生無所適從。實際情況是,國民教育科的評估,既不屬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亦沒有設立公開考試或呈分制度,因此對學生的派位及升學,不會構成任何影響。而國民教育著重的自省、反思、學習,根本不需考試來判定,教育局亦不鼓勵學校以「打分」來評估學生表現,在國民教育科上並沒有成績的壓力。
不少家長對於國民教育的質疑是源於對課程內容的不清楚,因而產生各種誤會,並非是反對國民教育的目標。事實上,國民教育科非本港獨有,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有設立不同形式的國民教育。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國民教育更是融入到學校內的不同層面,幾乎每一個班級都懸掛有美國國旗和美國總統的畫像。學生每日上課前都會唱國歌及向國旗宣誓盡忠,學校在升旗時,學生把手放在胸前,莊嚴宣稱「我效忠於國旗和美利堅合眾國」,學校凡有任何大型活動如運動會第一程序都是全場起立唱國歌,更不要說在課程中有大量介紹國家歷史、發展、文化的內容,以建立學生的國民意識。
妖魔化國民教育炒作選舉
本港回歸祖國已經15年,如今竟然仍未推出國民教育科,實在說不過去。現時教育局的安排,已是相當寬鬆,不須評核,教材更可自由準備,給學校最大的彈性。至於國民教育的教學方法及課程安排,大可在「開展期」總結檢討,不斷完善,家長對課程內容有意見也可向當局提出,逐一處理解決,而不必眉毛鬍子一把抓,將所有問題都混在一起,繼而以一些爭議全盤否定國民教育科,遺忘了國民教育的正面意義。
需要警惕的是,反對派政黨卻意圖將事件炒作成政治議題,居心險惡。反對派對國民教育的攻擊,暴露其抗拒兩地交流、逢中央必反的心態。他們誤導市民指國民教育是「洗腦」,利用家長對子女的關心煽風點火,並向其他政黨施壓。反對派的目的是要將一項教育議題變得高度政治化,成為選舉操作的議題,這只會令理性的政策討論變成政治對抗。所有關心國民教育的家長及學生應保持清醒頭腦,理性討論問題,拒絕被反對派綑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