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燈火瑣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電氣化年代,油燈便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網上圖片

王兆貴

 在傳統語彙中,人們通常把燈燭,火把等照明物統稱為燈火。白樂天的「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描繪了宴席將散的闌珊意興。顏真卿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意在勸勉有志男兒起早貪黑,發奮讀書。北宋那個叫田登的太守,為避諱自己姓名中的「登」字,元宵節期間竟然不許百姓點燈,一律改作「放火」。

 據傳,王安石在書院求學時,經常廢寢忘食。書院中的煮飯任務,通常由學生輪流擔任。這天,剛好輪到王安石,但他讀書太投入,全然不知天之將午。直到先生前來查問,才從書中猛醒過來,急急跑進廚房,用紙媒取火。不料火龍早已熄滅,他又趕忙去山下的村子取火。師生們飢腸轆轆地等了半晌,才見王安石回來。先生得知王安石下山只為取火,好氣又好笑地說:「難道這書桌上的燈不能取火?」王安石讀書入迷,忘記燈是火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當成佳話流傳。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有云:「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意思是說:太想弄清事物的區別,反致開悟得晚了。到得後來,為了在用途上區別開來,燈與火才逐漸各司其類。其實,燈與佛的緣分很深。由於燈的光亮能驅除黑暗,所以它在佛門既有實用功能,也有意象功能,佛教通常將「燈」看作是佛法、功德和智慧的象徵,能「以智慧照破愚癡闇障」,所以佛門又將師父傳法於徒眾稱為「傳燈」。

 我懂事時,曾在西鄰一位老太太家中見過豆油燈。燈盞是青灰色陶器,底部是個托盤,中間為柱狀,便於執手,上方呈碟狀,可儲油並盤放燈芯。用棉線捻成的燈芯浸油後,黃膩膩的,伏在燈盞的一邊。點燃後,光線昏黃,能照亮的範圍有限,但那搖曳的火苗、朦朧的弧光、靜謐的照影、爆燃的燈花,加上豆油燃燒後的氣味,給人以虛幻飄渺的感覺。

 老人家坐在炕沿上,趁著微弱的光亮做針線,不時地拔下頭簪撥一撥燈芯。豆油燈點的時間長了,會因燈芯碳化而影響光亮,須挑起燈芯,剔除或剪除餘燼,方能亮堂依舊。所謂「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依我所思,這燈芯也是佛心。燈芯不剔灰燼不明,佛心不破迷執不悟。有了這些見識和感觸,後來讀到諸如掌燈夜宴、挑燈夜作、剪燈夜話之類的古詩文句,就能體驗到古人當年那種淒苦但不失雅趣的心境。「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寒舍書生夜讀之狀苦中有樂;「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喪偶孤旅念舊之情令人悵惘;「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閨中少婦思親之態風流蘊藉;「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燈下弈者閒適之舉頗為淡雅;「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陣前壯士報國之心躍然紙上……

 蠟燭的光亮較之豆油燈強,但今人多用於年節祭祀、壽辰慶典或紅白二事,特別是到了現代,照明已不再是它的主要差事,接替豆油燈為人值夜的是煤油燈,鄉親們叫做火油燈。

 煤油的氣味濃重,聞起來讓人噁心,不小心濺到飯菜中,入口後很難下嚥。有一首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傳統兒歌,歌詞開頭唱道:「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沒見過豆油燈的孩子,還以為老鼠的食性很怪異,煤油也能下口,殊不知老鼠偷吃的是豆油而不是煤油。

 煤油燈一般由玻璃瓶加上洋鐵皮燈頭製作而成,既可擺放於案几上,也可懸掛於牆壁上。初級的煤油燈沒有燈罩,容易被風吹滅不說,由於煤油燃燒不充分,排放出來的油煙不僅會將居室燻黑,而且嚴重污染空氣,以至於從煤油燈屋裡出來的人,鼻孔都是黑的。

 後來有了造型洋氣的玻璃罩煤油燈,情況大有改觀。罩燈上方是圓柱形排氣通道,中間隆起如葫蘆,下方與帶彈簧卡座的燈頭相連接。燈頭像一個小小的斗笠,分佈著利於換氣的網狀小孔。燈頭一側裝有簡易旋鈕,可以調節燈芯的高低以選擇光亮的強弱。這樣的裝置,使得空氣循環快速流暢,煤油燃燒得比較充分,排出來的油煙明顯變淡,燈頭的光焰明顯增強,防風的作用倒在其次了。與罩燈同時出現的還有防風作用更強的馬燈、桅燈和汽燈。

 當社會進入「點燈不用油」的電氣化年代,油燈便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只有在民俗博物館或是收藏家那裡,還能看到自古而今的各式油燈。重慶有一位叫吳世友的外科醫生,自1987年至今,收藏有從漢唐到民國期間的古代油燈500多盞,被他看作神燈般供奉著。他曾拒絕40萬元一盞燈的天價收購,只為留住心中所愛。他說:「千金難買心頭好,對於我,燈是非賣品。」每一盞燈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每一盞燈都映照著一段歷史。與燈對坐,猶如同古人對話。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燈火瑣憶 (2012-08-01) (圖)
古今講台:向綠葉發問 (2012-08-01)
豆棚閒話:杯 具 (2012-08-01) (圖)
心靈驛站:冷愛 (2012-08-01)
古典瞬間:生死漣漪 (2012-08-01) (圖)
歷史與空間:諦聽歷史深處的顫慄 (2012-07-31) (圖)
詩情畫意國我們在馬路上走 (2012-07-31)
亦有可聞:天仙聖母「臨水夫人」 (2012-07-31)
豆棚閒話:書店危機 (2012-07-31)
詞話詩說:瑪莉殺死小綿羊 (2012-07-31) (圖)
歷史與空間:崑曲在湖南 (2012-07-29) (圖)
熱點時評:蝙蝠俠 (2012-07-29) (圖)
歷史與空間:夏扇見捐 (2012-07-25) (圖)
古今講台:懷念那頭麒麟 (2012-07-25)
亦有可聞:你懂美國話嗎 (2012-07-25)
豆棚閒話:漫說西瓜 (2012-07-25) (圖)
來鴻:抵 達 (2012-07-25)
歷史與空間:一代名臣袁崇煥 (2012-07-24) (圖)
詩情畫意:聽 蟬(二首) (2012-07-24)
亦有可聞:老派夏天的「涼床」 (2012-07-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