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教協早先號召罷課罷教,但備受批評後口風已經放軟,認為罷課會對社會帶來衝擊,必須審慎考慮。但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政團就向教協施加壓力,逼迫教協「即時決定罷課」。教協目前正處於是選擇變成社民連那樣的激進政團,還是做回自己的十字路口。當年,司徒華作為「精神領袖」帶領教協和民主黨反對「五區公投」時,面對社民連和公民黨的施壓謾罵,企圖逼民主黨就範,司徒華抨擊說:「有人叫我們跳樓,如果不跳就說我們冇膽……」現在,社民連、公民黨要捆綁教協「即時罷課」,這實際上也是「叫教協跳樓」。但教協「跳樓」的結果是什麼呢?只能是淪為社民連之類的下三爛激進組織。
教協曾高調鼓吹罷課或罷教,圖逼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事件惹起全城關注和強烈抨擊。教協罷課建議甫出,家長反對聲音此起彼落,即使有份參與遊行的,亦因擔心子女未完全理解罷課動機而學壞。許多家長擔心教學時數因而被削減,特別是對成績萬分緊張的名校家長,認為課程緊迫,一堂都不能少,甚至已要求罷課先諮詢家長。不少網民於討論區直斥教協「玩政治」,「誤人子弟」。有網民明言,不滿教協的老師不以身作則,「一唔鍾意就反,叫人下台,身為師表不分輕重,不講理由枉為人師,教協不知所謂!」
教協備受批評後口風已放軟
8月1日,17區家教聯會代表已一致達成反罷課共識。當日因事缺席教育局與家長教師會聯會代表會面的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永遠會長張淑娟其後也表示,身為中國人,有必要學習國民教育,也堅決反對罷課。她又直斥「如果教師參加罷課,就不如辭職」,教師如對課程安排不滿,可以作公開討論,「何必要用如此激烈的行動?」除了全港18區家教聯會代表一致達成反罷課共識外,多個大型辦學團體亦表態反對以罷課罷教威迫政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
教協號召罷課罷教的言論在備受批評後口風已經放軟。教協副會長黃克廉稱罷課會對社會帶來衝擊,必須審慎考慮,故他們正等待政府月內是否有令人滿意的回覆,才考慮是否採取包括罷課在內的進一步行動。
激進反對派逼迫教協即時決定罷課
社民連主席梁國雄前日聯同所謂「學民思潮」部分成員,趁教協舉行例會期間「踩場」,要求對方「即時決定罷課」。教協副會長黃克廉在接收請願信後稱,他們在會上並未討論會否就國民教育科發起罷課,又指他們正等待政府的回覆,及尋找合適時機,並形容「罷課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標」。但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政團,就對教協在罷課問題上有「褪軚」和「退縮」之兆大為不滿,向教協施加壓力,逼迫教協「即時決定罷課」。教協目前正處十字路口,若在社民連催迫下發起罷課,教協便變成社民連、「人民力量」那樣的暴力激進政團;若做回自己原來的定位,那麼教協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教育專業團體。何去何從,社會各界拭目以待。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司徒華於1974年創立教協,長期擔任會長,至逝世之前還擔任教協監事會主席。作為教協和民主黨的「精神領袖」,司徒華反對「五區公投」,不贊成民主黨走激進之路,怒斥公社兩黨覬覦民主黨的票源,意圖搶佔道德高地。同時,司徒華大力支持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走溫和路線,與中央溝通。在司徒華的支持下,民主黨對社民連和公民黨打著「公投」口號,不斷向民主黨施壓謾罵,企圖逼民主黨就範,進行了強硬的抵制。司徒華抨擊社民連和公民黨說:「有人叫我們跳樓,如果不跳就說我們冇膽……」在政改一役,民主黨在司徒華支持下勇於溝通與妥協,為政改突破原地踏步的「怪圈」創造條件,不僅防止了激進勢力大舉入侵自己的基本盤,而且在政治光譜上顯示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教協針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號召罷課,備受批評後口風已經放軟,但又出現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政團向教協施加壓力,捆綁教協逼迫其「即時決定罷課」。
教協「跳樓」的結果是什麼?
教協對罷課罷教口風放軟,不僅是由於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批評和反對,而且不排除教協負責人在一定程度上重拾理性和調整立場的可能性。對此,社民連、公民黨重施故伎,向教協施壓,要捆綁教協將罷課反對國民教育作為反對派的選舉操作。這實際上也是「叫教協跳樓」。但是,教協「跳樓」的結果是什麼呢?只能是將教協這樣一個在教育界有一定尊嚴和地位的團體,淪為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政團的下三爛附庸,即使教協負責人願意出賣教協,相信教協的廣大教師是絕不會贊同的。教協負責人應有當年司徒華拒絕社民連和公民黨捆綁民主黨搞「五區公投」的智慧和魄力,拿出勇氣拒絕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政團捆綁教協罷課罷教。
教協曾聯同民主黨及一些學者等組成「普選聯」,選擇溫和理性務實路線,勇於妥協,為政改突破原地踏步的「怪圈」創造條件,受到廣泛好評,也提高了教協在香港社會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教協負責人應有當年司徒華拒絕社民連和公民黨捆綁民主黨搞「五區公投」的智慧和魄力,拿出勇氣拒絕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政團捆綁教協罷課罷教,做回自己而不是淪為激進反對派政團的附庸和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