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全國僑聯常委 香港華僑華人總會主席
去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帶來中央挺港的「36招」措施,不僅對香港應對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雙底衰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讓人們更加清楚地了解香港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的定位與功能,進一步看到未來內地與香港攜手合作共贏的方向。一年來,「36招」的許多措施已迅速落實,發揮出明顯成效。前不久,國家主席胡錦濤來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活動之際,中央再推出一系列挺港政策,充分顯示中央想香港所想,急香港所急,給予香港各方面持之不懈的支持和照顧,使得香港能夠在回歸後遭到種種巨大外圍危機衝擊下一一化危為機,戰勝逆境。本港各界應排除干擾,避免內耗,把握機遇,用好用足各項中央挺港措施,為本港和內地的繁榮穩定創造雙贏局面。
一、加快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 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中央「十二五」規劃首度將港澳獨立成章,凸顯了國家對香港的支持與關懷。中央挺港「36招」,不僅涵蓋金融、民生、旅遊、粵港合作等多個領域,而且進一步釋放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巨大潛能。這些挺港措施是按照「十二五」規劃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服務業發展成熟的優勢和特點而設計,在外圍經濟萎靡不振的形勢下,更是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振奮人心的「及時雨」和「強心針」。
一年來,在中央部委密切配合下,「36招」得到切實推進與落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36招」的重點是發展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其中有利於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措施有7項,這些措施對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資本市場、鼓勵創新人民幣金融產品都有極大推動作用。為加快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步伐,國家財政部已宣布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國債,規模超過以往兩次發行的總和;中國人民銀行更與金管局在北京續簽為期3年的貨幣互換協議,並將規模大增1倍至4,000億元人民幣;國家商務部及人民銀行公布了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FDI)方案,國務院亦批准了寶鋼集團來港發行65億元人民幣債券。這些措施的迅速落實,有力地鞏固和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二、促進兩地貿易自由化 提升服務業競爭力
中央已經明確提出,到「十二五」規劃末(也就是2015年),基本實現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這是中央第一次以明確時間表的方式,來推進CEPA的深化和實施。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在國家主席胡錦濤來港出席紀念慶典前夕,國務院批准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補充協議9,主要內容包括服務貿易開放、金融合作、貿易投資便利化和專業資格互認等。在服務貿易方面,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取消股權限制、放寬經營範圍和經營地域限制,為香港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新的活力。本港四大商會的代表均認同,新補充協議的各項措施有助推動香港服務業拓展內地市場,促進兩地經貿的持續發展,符合實現兩地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大方向,對鞏固彼此服務業的交流合作,提升彼此競爭力,有重大意義。新一輪的挺港措施定然會在「36招」基礎上對香港的未來發展產生更大推力,對香港經濟在國家和世界格局內的謀篇布局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中央挺港政策除了在金融、服務業迅速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措施,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利好因素外,在其他經濟民生方面,包括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天然氣供港的西氣東輸二線香港支線項目,引入更多內地牛肉、豬肉供港等領域,以及在兩地教育、科技合作方面,均有明顯進展,在本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三、用好挺港措施 續寫香港新傳奇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來,在香港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中央都給予香港及時的支持,協助香港順利渡過一個個難關,迎來更大的發展良機。正如今年胡錦濤主席訪港期間發表的重要講話所指,這些年來,中央政府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這是在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標。過去一年來,中央挺港措施取得的明顯和巨大成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今年香港面對的情況比較特殊,國際金融經濟形勢波濤洶湧,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又遇上換屆之年,中央推出一系列的挺港措施,從更大範圍、更遠視野、更深層面加速兩地互補融合,提升互利互惠空間,以實現香港和國家在未來世界競爭格局中的戰略性共贏,給香港的經濟發展指出了一條戰略性發展的新路。香港如何落實這些挺港措施,並發揮最大效果,令內地與香港攜手共贏,是香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廣大香港市民應當牢牢把握發展與和諧這兩大主題,排除干擾,避免內耗,好好把握歷史的巨大機遇,充分運用中央的挺港措施,在新一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和特區政府帶領下,集中精力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迎來更大發展和更加美好的未來,為香港續寫新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