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聲
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今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現譯載如下:
8月15日,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引起輿論轟動。香港市民與有榮焉的自豪之情充分表明港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與責任感不容否定,同時對在香港推進國民教育帶了不少有益的啟示:
一、官方與民間要建立良性互動。這次香港保釣船成功出航,首先在於水警的放行,水警放行的根源在於特首梁振英歷來支持保釣。中央政府雖出於外交戰略的考慮比較克制,但仍在第一時間表達了要求無條件放人的嚴正立場並派出海監船護送保釣船返回香港。內地和香港的民眾和媒體一邊倒地支持香港保釣人士的登島行動,對他們給予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對日本政府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日本政府盡速放人。
這次香港的官方與民間良性互動,不但令香港和港人在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使得香港和港人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聲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香港的中小學推進國民教育,也需要官方與民間建立良性互動,在各種政治力量之間建立對話和協商機制,為順利推進國民教育營造適當的政治空氣和社會輿論氛圍。
二、立場各異的不同政治勢力之間要形成共識。香港是一個政治生態極為複雜的社會,要形成共識殊為不易,但這次香港社會對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島的態度表明香港社會在政治問題上仍存在共識—就是面對外辱時將政治歧見放在一邊,共同致力於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
目前香港社會對是否要開展國民教育並不存在什麼爭議,但對於教學內容和方法具有很多不同意見。為此,香港的各種政治勢力完全可以求同存異,求得大家都認可的最大公約數。例如,鑒於香港社會對國家的政治制度以及一些歷史事件的認識不一致,在開展國民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盡量少涉及這些方面的內容,而將重點放在介紹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秀美壯麗的河山、勤勞善良的人民以及輝煌的經濟科技發展成就等方面。等到在廣大青少年中間培養了較為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後,再向他們介紹爭議性較大的政治問題。
三、要有歷史眼光,看清發展大勢。中華民族經過近百年的奮鬥,在21世紀初終於取得了對抗日本的綜合國力優勢,甲午戰爭以來的兩國強弱之勢已然完全改變。當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焦慮乃至冒進,無非是企圖在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兩個方面取得壓倒性優勢之前奪得主動,因此日本的囂張並不代表其強大,反而表明其心虛。
對於在香港中小學開展國民教育問題,同樣也要看到中國崛起這個大勢。要向香港的中小學生客觀介紹國家的實際情況和發展前途,使香港的下一代真正體會到香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休戚相關、榮辱與共,香港與國家整體是一個割裂不開的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