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普選雖然不一定會選出最好的政治領袖,但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有普選,除了手上有票的自主感外,普選過程中帶出的政綱比拚乃至互挖傷疤、互揭醜聞甚至互相污衊等,對市民來說,至少對未來領袖或議員的優缺點有大致的了解,而當中的「火花」也是可堪咀嚼的「話題」。美國總統選舉尤然。
從零八年的「老人、黑人和女人」間的「弱勢社群之爭」,到今年的「第一夫人之爭」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但說到底,其實是「第一家庭之爭」。四年前的那場選舉過程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幾位候選人的「家庭畫面」—女州長佩林那一拖五上台的溫馨場面,其中一個孩子是弱智者,另一個則抱在懷中;而其年逾七旬的拍檔麥凱恩則有包括一名養女在內的七名子女和四名孫子女,浩浩蕩蕩的大家庭;奧巴馬的兩女家庭雖然簡單,但黑膚皓齒手牽手在台上打招呼的模樣同樣予人耳目一新。
雖然這位亮麗的「冰球媽媽」和兒孫滿堂的「越戰爺爺」最終敗給了相對年輕的奧巴馬,卻給當時選情注入一股清新劑,也給選民帶來信息:溫馨的家和強大的國一樣重要。
把管家和治國連在一起,一直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招數」和「特色」,這大概回應了一般人的訴求和假設—如果不能管好一個家,又如何治好一個國呢?所以,美國社會對政治明星和影視明星一直有兩套道德標準—婚外情對前者來說可以是丟官的致命傷,但對後者可能只是小報緋聞。
今年,奧巴馬的對手羅姆尼同樣銷售家庭溫情,這位有五個孩子和十八個孫子女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把妻子安推上了前台。而這位婚後一直不工作的「家庭主婦」一身紅衣,亮麗如明星,台上演講的水平更令人咋舌,尤其她講到自己患重病時羅姆尼如何守在身邊,不離不棄,打動了許多母親,以致被電視評論員稱為「一封給美國媽媽的情書」。
「人性化」是備受競爭壓力的現代人最渴望的情感訴求,也許不僅僅是在競選期間,也應該在施政上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