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以畫寄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吉祥畫大多繪有小孩。 網上圖片

──清代吉祥畫的求嗣意味

文: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盧嘉琪

 中國吉祥繪畫在清代得到很大發揮,當時全國各地均設印刷坊,例如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等,均以吉祥為題,大量生產猶如「海報」的吉祥畫。除觀賞之餘,亦有實際用途。

 吉祥畫用於民間,所畫主題與民生百態息息相關。不論是繪畫者還是購買者,均對此寄以美好生活的祈求和祝福。中國傳統社會以家為本位,家族需要世世代代地延續下去。所以中國人重視生育,將傳宗接代視為人生大事。子孫繁盛是普遍古代中國人的理想,也是他們對家族所承擔的責任。以求嗣為目的吉祥畫,大多繪有小孩。清人在居室,特別是長輩臥室、女性閨房或兒童睡房門上,均掛貼「小兒畫」以求子。在男女新房的門外亦有掛喜畫的習俗。這些畫作必須兩幅成對,俗稱「房門畫」。有的繪畫小孩遊玩;有的以長幼有序、兒孫滿堂的家族情景為題材,表達吉祥喜慶的意味。

 吉祥畫的表達手法呈多樣化,其中一種形式是諧音借代,即利用同音字,或配合有隱喻的物件,或透過被畫對象的形態動作,構成一種滿有喻意的意象。康熙時一幅名為〈嬉叫哥哥〉的畫作,描繪母親觀看庭院中兒童玩蟈蟈的情景。「蟈」是一種像蝗蟲的昆蟲,《清嘉錄》記云:「秋深,籠養蟈蟈,俗呼為叫哥哥,聽鳴聲為玩」。「叫哥哥」是蟈蟈的俗稱,清人就用諧音借代的方法,取「哥哥」的音義,表達盼望生男的願望。另外,清人衣服和日常器具常有娃娃手執竹笙、蓮花,旁邊伴有桂花、石榴的構圖,當我們將幾種物件湊合起來,就成為「蓮笙桂子」,是「連生貴子」的諧音。

 除了諧音借代之外,最常見是以動植物隱喻求嗣的思想。中國人當取石榴、蓮蓬、金魚等多子之物為題材,寓意多子。清末畫家吳友如曾繪萱草和石榴,畫稱〈宜男多子圖〉。宜男即萱草,多子指石榴。石榴榴房比其他水果多籽,因此成為民間寓意多子多孫的吉祥物。清代畫作常見石榴和萱草的蹤影,寓意「有子有孫」。又例如瓜類是蔓籐植物,蔓籐如帶,「帶」、與「代」諧音。《詩經.綿》言:「瓜瓞綿綿,民之初生」,就是取其子孫萬代、生生不息之意。

 中國畫著重神韻意境,重形似而不求逼真,即所謂「傳神」。畫家根據畫中意境,以詩詠畫,利用優雅的文字和中國詩詞的藝術意境,將畫家的心境和內容宛轉地表達出來。即使是簡單的構圖,讀者也能通過畫上的題畫詩體會畫中意境。例如李鱔(1686-1762)的〈瓜瓞連登〉,從表面看是一幅瓜果的描繪,然而華喦(1682-1756)為此畫題詩寫道:「唯桂有子,唯蘭有孫。松萱同壽,瓜瓞連登」。瓜瓞、桂花、蘭花、松、萱草均是比喻多子長壽之物,因此這是一幅有喻意的圖畫。

 題畫詩既然能將畫中意境表達出來,即使一些已失傳的畫作,雖然未能窺探其貌,但也能通過題畫詩的描述而將畫的意境重新構想出來,如唐英(1682-1756)兩首題畫詩云:「萬花開春日,萬實成在秋。春花開早落,秋實晚多收。葉嬌老來色,明珠聚霜榴。多壽多男子,繪此代添籌。」(〈題自畫老來多子圖壽友人〉)。另一首又云:「前圖已是撫孫符,斯圖百歲券如彼。……春花秋實安石榴,纍纍多子從茲始。」(〈長至日聞龍眠方詠亭生子,再為其尊人亮書寫撫孫圖,並題長歌奉寄〉)〈老來多子圖〉、〈撫孫圖〉雖未可見,但兩首詩均以石榴為主題,並將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自然現象,比喻友人老來得子、晚年添孫的喜慶,並祝願友人能多子多孫。

 追求子嗣是中國人的普遍心理,他們將生育期望投射於日常生活各種物件之中,希望透過經常的接觸,潛移默化而最終達成心願。以畫為例,在各類吉祥畫中均有求嗣的用途。清人王先謙(1842-1918)記述母親一事:「以孫男女相繼殤,恆悒悒不樂。一日謂戚楊君外間有圖畫小兒者,可將來。楊購得近人所繪〈昭君抱子圖〉以進,太夫人指謂子孝曰:『我欲抱取此兒共食』,不孝聞之心痛甚。」先謙母親鮑氏先後有男孫二人,皆幼年夭折;女孫七人,只存二人。面對兒孫相繼夭殤,自然鬱鬱不歡。因此,親友以「小兒圖」進之,藉以慰解憂愁之餘,而所謂「有圖畫小兒者,可將來」亦反映出老年人深信以畫求嗣之事。

 有趣的是,當我們細閱這些圖畫,不難發現畫家多繪男孩,而甚少繪畫女孩。就算畫有女孩,也是混在男孩之中,使人無法辨別其性別。這種情況或與中國傳統重男輕女觀念有關。「求嗣」一詞中的「嗣」字,指「子孫」。中國是一個父權社會,家族傳承主要是男性成員血緣的延續,因此「嗣」實際上是指男性。求嗣者追求的是男性,所以通過繪畫男孩,或混淆性別的孩童,使父母對下一代性別的期望滲入畫作之中。他們相信在居室掛上繪有男孩的裝飾品,日積月累便會受其感化而得償所願。

 圖畫是畫家對物件或事件印象的表達,所以最能反映作畫者的心態和情感。研究年畫的專家王樹村指出,明末清初戰事連綿不絕,人口大減,田地荒蕪,所以清初年畫中大量出現了〈蓮生貴子〉、〈麒麟送子〉等題材的畫作,反映人民冀盼天下太平安定,生兒育女以增加勞動力的願望。畫作是研究清人社會生活面貌和行為心理的史料之一,以此作為研究求嗣思想的史料,能生動地描繪了社會實況,亦反映及民眾對於子嗣追求的慾望。

(本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以畫寄意 (2012-09-09) (圖)
熱點時評:家有囍事 (2012-09-09)
文藝天地•浮城誌:狹 路 (2012-09-09)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致 芯 (2012-09-09)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十四) (2012-09-09)
歷史與空間:秋瑾遇難前後人與事 (2012-09-05) (圖)
古今講台:登高.太平山 (2012-09-05)
人文世相:楊綰當朝天下喜 (2012-09-05) (圖)
亦有可聞:梯 子 (2012-09-05)
豆棚閒話:擺 譜 (2012-09-05)
畫中有話 (2012-09-05) (圖)
歷史與空間:馮道蠻有道 (2012-09-04) (圖)
詩情畫意:黃 昏 (2012-09-04)
人文世相:誰是真正的「英雄」? (2012-09-04) (圖)
豆棚閒話:一萬年 (2012-09-04)
生活點滴:換個說法何如? (2012-09-04)
歷史與空間:歷史材料的拿捏 (2012-09-02) (圖)
生活點滴:鐵板燒 (2012-09-02) (圖)
文藝天地•短載:定向的河流(十三) (2012-09-02)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遲 遲 (2012-09-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