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立法會選舉剛剛落下帷幕,「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聯同多名反對派候任議員以所謂「香港團體要求聯合國跟進李旺陽事件」名義,向聯合國提出申訴,要求聯合國向中國政府施壓,「徹查事件真相」云云。 這是反對派在立法會選舉炒作「反國教」和「去中國化」的反華鬧劇之後,企圖再將這種鬧劇搬到聯合國,在國際社會抹黑中國,為他們在立法會開鑼後反政府、反中央、反「一國兩制」的路線造勢。反對派將「去中國化」鬧劇國際化,危害「一國兩制」和港人福祉,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是不得人心的。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前晚啟程前往瑞士日內瓦向聯合國提出「申訴」,要求聯合國介入李旺陽事件。參與聯署申訴的10多個團體包括支聯會、職工盟、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獨立中文筆會等,以及13 名反對派候任立法會議員。他們炒作「向聯合國申訴」,不過是一次反華表演,而這次反華表演,是反對派在立法會選舉中炒作「去中國化」鬧劇之後,企圖在國際社會抹黑中國。
企圖將反華鬧劇搬到聯合國
反對派在立法會選舉期間策劃和操作的「反國教」風波,從妖魔化國民教育、「反國教」、「反洗腦」,演變成「反中反赤」、「抗殖」和「去中國化」,甚至蔓延到攻擊、誣衊和反對中央一系列挺港政策措施。反對派搞「去中國化」,嚴重危害香港福祉,其危害性包括挑動兩地對立,破壞兩地經濟互補互利的交流合作,阻撓香港充分利用中央挺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阻撓香港深化兩地合作在區域經濟競爭中發揮優勢,令香港經濟孤島化和邊緣化,等等。反對派搞「去中國化」,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是不得人心的。
反對派原以為在立法會選舉中炒作「反國教」和「去中國化」,可以騎劫選舉,撈取更多議席。但由於反對派搞「去中國化」嚴重危害港人福祉,引起許多選民反感,對反對派的「去中國化」投下反對票,令反對派騎劫選舉的企圖破產。在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中,建制派取得了良好成績:一是建制派地區直選獲17席,反對派取得18席,比起反對派上一屆地區直選獲19席,建制派只獲11個議席來計,建制派收窄了地區直選的「六四定律」;二是在五區直選的投票率比上一屆多出7.71%的情況下,建制派打破了投票率愈高對反對派愈有利的「傳統定律」。這兩個突破,充分顯示反對派以「去中國化」騎劫選舉,並未達到目的。
所謂「香港團體要求聯合國跟進李旺陽事件」,暴露反對派在選舉結束後,不是認真檢討其「去中國化」為何不得人心,反而走火入魔,將反華鬧劇搬到聯合國,為他們在立法會開鑼後反政府、反中央、反「一國兩制」的路線造勢。這只能說明反對派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反對派以所謂的「香港團體」名義,去「向聯合國申訴」中國內地發生的事件,這不但無視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而且損害「一國兩制」、破壞兩地關係、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
反對派與反華組織拼湊的「香港團體」
內地相關當局已公布了李旺陽身亡事件的調查報告,十分詳盡交代了李旺陽的死因。報告由國家級法醫撰寫,鑒定理據翔實,從專業角度詳細指出李旺陽的死因,判定其自殺而死,可信性極高。按照「一國兩制」原則,香港與內地在社會、法律、法律制度方面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地政府既然已公布了李旺陽身亡事件的調查報告,反對派仍然對李旺陽事件死纏爛打,是沒有道理的。
眾所周知,在香港,「支聯會」一貫進行旨在否定憲法、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顛覆中央政府的活動。「支聯會」在進行顛覆中央政府活動的同時,與海外反華機構和反華勢力密切勾結,並受外國情報機關指使。「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親自帶隊到聯合國提出申訴的做法,是「支聯會」又一次反華表演。參與聯署申訴的10 多個團體中,獨立中文筆會每年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十餘萬美元的資助,職工盟也受過美國勞工團體巨額美元資助,美國勞工團體的錢也是來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而職工盟的秘書長也是李卓人。很明顯,「要求聯合國跟進李旺陽事件」的「香港團體」,不過是香港反對派與受外國情報機關資助和指使的反華組織拼湊起來的。
令人質疑是否與背後的共同金主有關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它和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署、中央情報局有密切聯繫,它的主要資金源自美國政府撥款,被認為是中情局的「另一塊招牌」。這個20世紀80年代初成立、主要靠美國政府撥款從事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在世界很多地方扮演特殊的政治角色。近年來,烏克蘭、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顏色革命」的背後,都有此組織的身影。NED還頻頻資助「民運」、「藏獨」、「東突」以及香港的一些反對派政治團體,直接干涉中國內政。
李旺陽自殺事件發生後,得到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資金支援的海外反華媒體,包括大紀元、博訊網、維權網、零八憲章、參與網等,持續追蹤報道,借機炒作,造謠攻擊。香港反對派喉舌和政客也乘機捏造所謂李旺陽被「謀殺」的謊言,企圖挑動市民與中央政府對立。這次反對派炒作「向聯合國申訴」,令人質疑是否與背後的共同金主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