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國法律研究生 朱家健
暑假過後,新一批數以萬計的中學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同時投入就業市場,僧多粥少,在經濟萎縮不景氣下投資意慾下降,企業暫停擴展和凍結招聘人手,要在芸芸求職者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新一批的新高中考生及大學生更要在投身社會前好好地裝備自己,提升競爭力。
筆者早前分別跟僱主、人事顧問及升學專家了解,未來香港的大部分產業趨勢仍是北望神州發展,隨著粵港兩地人流物流更頻繁,也因應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和廣州南沙等項目試點,掌握兩文三語並具有通才知識技能的專業人士將繼續是企業渴求的人才,而畢業生要突顯自身強項,在內地升學固然是優勢,而作交換生或在內地企業作實習體驗也未嘗不可,「中國文化元素」將是職場新鮮人的優質資產。
中學文憑試考生可透過港澳台生聯招試入學,或循個別院校來港招生面試獲得有條件取錄,又或可透過先入讀先修課程打好基礎,順道了解內地學制,再透過聯招報考內地大學各學系。如已正在香港各大專院校修讀大學學位或副學士學位的同學,亦可透過大學安排往內地合作夥伴大學作交換生或往內地機構作暑假實習,體驗文化和內地風土人情,一張列明曾到內地學習或工作經歷的履歷表更能獲得僱主垂青。筆者本身更有很多朋友是在香港修完學士學位後,考進了內地的研究生課程深造,順道了解國家和行業發展。
當然,滿口流利的國語更是在勞動市場入職的敲門磚,若然有兩個申請人的學歷及其他條件相若,僱主總會傾向聘請國語溝通能力較強的應徵者。
最近數年,亦有越來越多具有中資背景的企業在香港營運,所聘請的行政人員均需要穿州過省,基本要求入職的大學生均要「中港通」,兩文三語是基本要求,要贏得聘書更少不免要對國情有更深認識,而這些對內地的人和事之了解認識,均不是足不出戶在互聯網可搜尋到的,而是要親身經歷體會。
讀工程科的學生有機會見識大型水利工程、修法學及社會科學的學生可以感受內地的制度、商科學生即席上中國企業營商實戰課;而中學生如修讀較冷門課程如獸醫科學、漁農學、人類學、外語等亦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和實習環境。
常聽聞,我國機會處處,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工程項目,均有機會一展抱負。北上升學及考察交流對準畢業生而言就像是在履歷表上鋪金,為個人前程邁向康莊大道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