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汪 巍
9月11日,數百名武裝分子衝入班加西美國領事館,抗議一部當天在此放映的美國電影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並同領事館安全人員發生交火。衝突造成參加活動的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及3名外交人員死亡。埃及、突尼斯、也門、伊拉克、伊朗等國近日也爆發了當地群眾反美活動。
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遇襲身亡事件在美國社會各界造成很大的震動,這是自1979年以來首次美國駐外大使死於暴力襲擊。一些美國政府官員認為襲擊者是「有組織的、經過訓練的、裝備有重型武器」。為應對利比亞緊張局勢,美國政府已宣佈撤出駐利比亞的大多數外交人員,五角大樓已向利比亞派出5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以加強對美國駐利比亞外交人員的安全保衛。此外,美國海軍9月12日向利比亞海域派出兩艘驅逐艦,增加美軍在該國周邊的軍事力量部署。這兩艘軍艦都裝備「戰斧」式巡航導彈,可以對利比亞境內武裝人員進行打擊。
針對利比亞、埃及等國的反美聲浪,羅姆尼批評美國駐開羅大使館發表的一份聲明「近似致歉」,顯現奧巴馬政府屈服於示威者壓力。「奧巴馬政府第一反應不是譴責針對我們外交使團的襲擊,而是同情那些襲擊者,實在可恥,」羅姆尼說,「對美國政府而言,譴責對美國的襲擊、捍衛我們的價值觀永遠不會太早」。羅姆尼還表示,奧巴馬政府奉行的是一條「糟糕的外交路線。」
實際上,美國的中東政策,過去二十年就沒成功過。兩伊戰爭中美國支持薩達姆,結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9.11後美國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結果留下爛攤子;去年美國聯手英法搞卡扎菲,結果留下混亂的利比亞,而此番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稀裡糊塗地因為一部電影死於非命,說明美國在中東善於搞亂,但不善於重建。此次美國外交官遇襲事件對美國大選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奧巴馬。奧巴馬上任後一直倡導與伊斯蘭世界的和解、友好,但這部電影及其此後的連鎖反應,再度引發人們對美國中東及北非政策的質疑。
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遇難後,奧巴馬表現得十分冷靜,他與國務卿希拉里一起出現在白宮玫瑰園時,奧巴馬譴責外交使團遇襲,向遇難外交人員致哀,誓言把兇手繩之以法。奧巴馬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台採訪時,把矛頭直指羅姆尼,奧巴馬稱「羅姆尼傾向於『先開槍,後瞄準』」。「作為總統,我學到的一件事是不能那麼做。要確保你所說的言論有事實支持,要考慮所有後果,那很重要」,奧巴馬說,「似乎羅姆尼弄錯事實。」
羅姆尼急於拿外交官遇襲事件「說事」,說明羅姆尼想在經濟與外交政策之辯中佔上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