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白蛇傳》在當代被重新演繹成不同版本。資料圖片
白蛇的故事自南宋至清代,已發展得相當成熟,故事成型後基調已無大變化。但是當代作家卻仍能妙筆生花,發揮他們無窮創意,重新演繹白蛇故事。
李碧華《青蛇》 借蛇暗諷當代史
較為人熟知的有李碧華的《青蛇》,以原故事的配角「青蛇」為敘述者,對這個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進行連番的戲謔。李碧華借青蛇的視角,揭示許仙、白蛇、青蛇、法海之間多角關係,反映人性的貪婪、虛偽、自私等黑暗面。作者更將小說的後半部分鑲嵌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中,讓白蛇和許仙之子投胎成紅衛兵,推倒雷峰塔釋放母親白素貞,借此諷喻文革中人為的「同道中妖」,盡顯作者對這段當代史的態度和評價。
劉以鬯〈蛇〉 蛇是無形卻有形
另一出色的《白蛇傳》改編作品是劉以鬯的短篇小說〈蛇〉。劉氏以其一貫的創新概念改寫白蛇的故事,小說雖名〈蛇〉,然而「蛇」並沒有真正出現。故事開首先鋪墊了許仙童年時曾受蛇襲而傷,自此心生懼蛇,心魔由此而生。後來遇上白素貞,二人情投意合,結成鴛侶。白素貞既賢慧又有旺夫運,許仙愛情事業兩得意,妻子更懷有身孕。諸事順遂,但許仙卻偏在此時於後院看到蛇。儘管妻子多次請人捉蛇,捕蛇者都言院中無蛇,但「蛇在許仙腦中」。他後來因為夢到妻子盜仙草救自己從而認定妻子並非常人,由此起了疑心。再經騙徒法海的連串挑撥,就更質疑枕邊人的可信性,竟回家測試素貞。即使素貞以有孕為由,拒絕喝下雄黃酒,但許仙仍以丈夫的權威迫妻子接受測試。最後才發現自己遇上的法海只是騙徒一名。在故事中,「蛇」不再以實體形式存在,反而是許仙心魔的象徵。
劉以鬯在改編故事時往往著重突出人性的真像,由《西遊記》改編而成的〈蜘蛛精〉亦如是,《白蛇傳》改編而成的〈蛇〉亦不例外。為突顯主題,劉以鬯刻意改變原故事中白素貞的身份,她不再是蛇妖,只是尋常女子,更具備了中國傳統女性的所有美德:賢慧、漂亮、順服、旺夫,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妻子。至於許仙,仍是那個因白素貞美色而心動的男子,只是失去了於原本白蛇故事發展中曾一度有過的堅定不移的忠貞,變回不信任妻子的寡情男子。夫婦二人身份和性格的差異更能突顯許仙的無能、懦弱,從而更有效諷刺人性的黑暗。正是因為白素貞的完美無瑕,才更得不到丈夫的信任,因為許仙「不相信世間會有全美的女人」。敘述者這句話正好表達了無法信任別人,再美好的人和事也會受到無情破壞的主題。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見到即使歷史再久、流傳再廣的故事,只要能發揮創意,仍然有無限的可能。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謝芷艿
Email:cie@hkbu.edu.hk
逢周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