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剛
從斯德哥爾摩傳來今屆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是對中國文學界遲來的佳音,其實,近代不少中國著名作家,如魯迅老舍沈從文,都綽綽有餘地可以加上那桂冠,今年,莫言是得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熱門奪標。
作品對現實作尖銳批判
我本來對莫言的作品不熟悉,2005香港公開大學給他頒了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他的老爸問他那是啥玩意?他答:「那跟縣長差不多。」我被他這句佻皮而又有寓意的話和典禮上的發言吸引了,買了可以搜羅到他的全部作品,囫圇吞棗地讀了那堆書,特別喜愛那噴薄而出的土地熱情和山東高密東北鄉的莊稼味道。到了莫言得諾獎的消息傳來,從書架上把書搬下來很快地再瀏覽一次,跟著在網上和報刊上收集了一大批資料,特別有趣的是從電腦中聽到了許多他的講話。尤其令我感到窩心的是看到他那莊稼人樸實純真坦率的態度,跟那些道貌岸然裝模作樣故作清高的玩弄文字技巧賣弄知識的當世「勁筆」顯然不同。香港不少人從沒聽過「莫言」,這並不奇怪,也許,不少人拿起他的作品也會看不懂讀不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輩,更加上他的山東高密家鄉話,敍述著恍如天方夜譚的故事,簡直似另一個世界。更有一些所謂文學批評家或作者,我懷疑他們也並沒有好好讀過莫言的書,就站在一己的立場上去作批判。其實,如果任何一個人真正地讀過莫言的作品,會知道他對現實社會的嚴肅和尖銳的批判,並不能因為他沒有上街示威、不參加抗議而認為他是吃官糧的反普世價值的既得利益者。
語言生動具濃厚鄉土氣息
我得承認:打從讀過他的《紅高粱家族》、《透明的紅蘿蔔》開始,跟著是《豐乳肥臀》、《生死疲勞》和《蛙》,便被那生動豐富的語言和逼真動人的農村風貌深深地吸引著。雖然,他描述的背景是膠東半島,但是,當我看到了莫言的故居和故鄉的照片、看到了管貽范老爹坐在土房門前條婣的憨態,就像回到了我生活過十多年的珠江三角洲又見到了那時落戶的老農民的模樣。不同的是南方沒有雪,地裡沒有鹽廴,在饑荒的日子,我們還可以吃遍地都有的芭蕉莖,而老管大小一家卻連野菜也難找到一把;小莫言竟然可以在冬天雪地裡裸體過活,竟可以餓到啃煤塊充飢,讀到這些真使人感到人的生命力可以如此堅強,以為是「西遊記般的魔幻」。有人認為,莫言深受西方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福克納(W.C. FaulKner)和馬爾克斯(G.J.G. M嫑quez)的影響,莫言自己說尊敬這兩位作家,但認為《封神榜》、《聊齋》對他影響更大,而且還有建國後的經典紅色作品《林海雪原》、《苦菜花》等的影響。福克納和馬爾克斯所創造的約克納帕塌法縣(Yoknapatawpha County)和馬孔多小鎮(Makongduo)是虛無世界烏托邦式的假設,而莫言創造的高密東北鄉是真實的黃土地、是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只不過因為文學描述而給這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土地套上那地名。而且,莫言作品中太虛幻境般的描寫並不是「聊齋式」的筆觸,其實那是人在極度失望痛苦無奈甚至瀕死時產生的想像或幻覺,就算是那十分荒謬的「鳥仙」,我以為那是他的姊姊很聰明地扮成的被鄉人尊敬的角色,那是在殘酷生活中為了求生而改變了的假象,而絕不是魔界的仙人。
站在人類的立場寫作
莫言是天才。試想小學五年級便因其中農的出身而被令輟學,憑著自力更生發憤圖強也許還有那「一天三頓餃子」的鞭策,他竟然可以掌握和運用到那豐富的語言文字和別創多格的形式體裁。無論他多麼謙虛和別人怎樣攻擊,我仍十分佩服他的努力和成績。
在一次訪談中他自說不算多產,二十年創作生涯中出版了二十本書,但是他辯說實際寫作耗時只有三年。他又說如果讀者嫌作品太多不好讀,只想選一本,那就應該讀《豐乳肥臀》,那是獻給他至敬至愛的母親、家鄉的人民、祖國的大地有血有有淚的巨著,這五十萬字的長篇他用了九十天完稿,但腹稿卻醞釀了十年。
2000年3月他在美國訪問作了「我的《豐乳肥臀》」演講,他說:「我的《豐乳肥臀》是中國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他(作家)應該站在人類的立場上寫作,他應該為人類的前途焦慮或是擔憂,他苦苦思索的應該是人類的命運,……我所關注的起碼是中國的近代歷史,關注的起碼是在近現代歷史中千百萬中國人的命運。……」書中明顯地貫穿著他一貫的寫作立場:要站在人類的立場寫作、思索人類的命運。書中他用深刻的筆觸、沉重的心情描述了高密東北鄉百年以還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實:首先介紹了帝國主義以宗教外衣侵入我國民間的代表馬洛亞牧師,隨之而來的是解放前的戰亂;跟著是土改場面(《生死疲勞》中更有細緻驚心的描寫);解放初期的肅反鎮反然後是階級教育運動;學習蘇聯;然後便是整風反右「三面紅旗」;隨之而來的大饑荒;繼而「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燒到農村。天翻地覆的動亂之後迎來改革開放,莫言對那走歪路的營商者和畸形的商業發展加以諷剌和鞭撻;最後,他甚至觸及了社會道德的改變和保育與發展等等現代社會問題。在他那淋漓盡致和動人的筆下,每一個論點和每一個命題都是站在人的角度,尤其是最低下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說故事、有血有淚的故事。
瑞典之行莫言收穫甚豐,國際影響也很大。正如他自己說:希望可以繼續寫好的作品。我們也希望可以很快看到他的新成績,給黃土地和她的人民添上光和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