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期待施政報告提出長遠規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0]     我要評論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特首梁振英表示,2013年的施政報告,既是年度的施政報告,也是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據透露,梁振英會在這份施政報告中多講一些長遠的方向或規劃。的確,施政需有前瞻性,不能臨渴掘井,必須做好長遠規劃的工作,否則容易陷於施政不協調的困境。習近平早在2009年兩會期間會見港澳全國政協委員時就一針見血指出,缺乏長遠規劃,一直是香港經濟最為嚴重的弊病。期待今次施政報告能夠改變這一弊病。

重要的是框架中的實質性內容

 新一屆政府上任至今已近半年,已先後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紓解民困措施,但未來4年半任期內的長遠施政規劃,香港未來發展何去何從,仍然有待梁振英在首份施政報告描繪藍圖。香港經濟民生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經過多年積累,到了爆發邊緣,期望施政報告能夠制訂長遠規劃,逐步解決各項棘手的難題,如房屋、貧窮、人口老化等。

 梁振英曾在立法會闡述管治理念,已提出希望花兩年時間,遏止香港社會發展落後的趨勢,然後再花兩、三年重拾上升軌跡,這個前二後三的時間表,或可視為梁振英未來施政總體規劃的框架。但只有框架並不夠,重要的是框架中的實質性內容。

解決房屋問題不能跌入民粹主義泥沼

 新一屆政府以解決房屋問題為施政主軸,但解決這一問題絕不能跌入民粹主義泥沼,挑動市民與地產商的矛盾。香港房地產價格昂貴,人所共知,但這不是地產商的「原罪」,而是包括了許多複雜的原因。第一,由於港府一向奉行高地價政策,以支撐低稅制,市民付出的高樓價及高租金即是變相稅項;第二,回歸後特區政府仍然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令地產業和金融業在產業結構中比例過大;第三,政府2002年暫停定期拍賣土地,原本暫時措施的勾地表制度,一度成了長期政策。政府除了限制土地供應外,更停建了居屋。在供應量逐年下降的情形下,樓價必然飆升,租金必然上漲。因此,房屋問題的失誤和責任在政府,不能將地產商作為代罪羔羊。

 社會期待施政報告透過復建居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加快土地供應、增加私人單位落成量,解開這個民怨之源。值得指出的是,政府現存土地嚴重短缺,應鼓勵私人發展商善用手持土地,增加屬於上車盤的另類居屋供應,以紓緩政府土地供應緊張的壓力。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今年中應交功課,就公屋、居屋、青年宿舍、老人院舍等住屋問題的各方面提交研究報告,然後做好公眾諮詢,為未來10年的房屋規劃打下基礎。此外,房屋問題與貧窮、就業和社會福利等民生議題關係密切,施政報告應一籃子考量,制定長遠的應對策略。

以「貧窮線」標準制定扶貧政策

 梁振英曾表示,貧窮問題在社會積存了較長一段時間,以香港這個整體和平均發展水平較高的社會來說,除了是社會公義的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無論從公義和政府施政的方面來說,也要予以正視。社會期望梁振英的第一份施政報告觸及制定「貧窮線」的政策,可以這個較客觀的標準來制定未來的扶貧政策。

 制定「貧窮線」是量度「貧窮」的一種方法。在國際社會不少國家,都有制定「貧窮線」。一般來說,它標誌著人民維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標準,而收入低於這標準的便稱為貧困。港府現時未有制定「貧窮線」。現時社會探討香港的貧窮問題時,通常會採用以下的方法:一、將領取政府綜合援助的人士定為貧窮人士;二、以住戶個人平均收入少於全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收入的貧窮線」。 以上兩種方法是否符合港情,期望施政報告能夠觸及,以免社會上對「貧窮線」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港府也缺乏合理的標準來制定扶貧政策。

 筆者認為解決貧窮問題不可忽視對在職貧窮提出救助措施,期望施政報告對協助在職貧窮家庭脫貧提出對策。

應積極參考外國的「負入息稅」的可行性

 「負入息稅」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於1962年提出,佛利民有見當時美國政府在社會救助上成效不大,希望藉由制度改革,令社會補助有效率分配到最需要人士身上。「負入息稅」即市民收入低於一個界線,可獲政府補貼,現時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如英美加紐等已推行,香港應從免稅額、最低工資及綜援基本金額三方考慮制定門檻,用意是增加貧窮人士就業積極性。

人口政策長遠規劃不能再拖

 香港人口老化程度日趨嚴重,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市民正步入退休年齡,本港65歲以上的人口預計會從目前約90萬,急升至2030年的210萬,屆時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至整體人口的四分之一。高齡人口劇增,對長者服務及公共醫療帶來極大挑戰。梁振英的競選政綱內,有較長篇幅提及未來人口政策的各方面建議,涉及鼓勵生育、限制雙非、照顧長者、提升人口質素、吸引專才與優才移居香港等。人口政策長遠規劃不能再拖,期望在施政報告中有具體落實的政策措施。

 香港社會盛行「派糖文化」,無論有否財政盈餘,都要以紓解民困和還富於民的理由「派糖」。市民當然不會拒絕收錢,但同時期望施政報告應該把資源投放於房屋、教育、醫療及安老等重點政策,做好社會發展及改善民生的長遠規劃,不能重蹈過去施政欠缺長遠視野的覆轍。

相關新聞
來論:反對派彈劾特首三指控違反事實法理 否決理所當然 (2013-01-10)
志強時評:期待施政報告提出長遠規劃 (2013-01-10)
專業建言:發展民主 須防民粹 (2013-01-10)
明刀明槍:李卓人瞞報僭建物業作賊心虛 (2013-01-10)
管見集:余若薇若再搞「公投」只會自取其敗 (2013-01-10)
拆穿謊言 抗「倒梁」逆流 (2013-01-10)
社會聚焦施政報告 轉移視線悖逆民意 (2013-01-09) (圖)
環球視野:2013年也必將是中國年 (2013-01-09)
揚清激濁:全面融合 共贏商機 (2013-01-09)
鼓吹「港獨」須懸崖勒馬 (2013-01-09)
私大用地改建房屋應慎重 (2013-01-09)
西方走廊:慫恿日本右翼 美國「埋禍根」 (2013-01-09)
來論:港台公然縱容「民陣」教唆犯法 須追究責任 (2013-01-08)
期望施政報告對扶貧標本兼治 (2013-01-08)
釋法應行於所當行 止於所不可不止 (2013-01-08)
政經多面體:居屋二手價剖析 (2013-01-08)
明刀明槍:包致金何苦自打嘴巴? (2013-01-08)
陳方安生顛倒是非居心叵測 (2013-01-08)
每周輿論動向:元旦遊行反映政治生態 余若薇炒熱普選意在奪權 (2013-01-07)
指點江山:回應市民期望 籌謀長遠發展 (2013-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