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中),促請當局修改本港法例,保護海馬品種,管制其國際間的貿易。香港文匯報記者曹晨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曹晨)海馬是一種棲息於熱帶及溫帶淺水區域的無脊椎動物,全球有54個已知的海馬品種。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在2011年至2012年,於本港東邊水域的31個地點,進行本港首個系統性海馬普查計劃,並於西貢及東坪洲海域,記錄到6隻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易危物種名錄的黃海馬(也稱為管海馬)。為辨別海馬身份、監察海馬的存活情況,基金將於未來1年推行計劃,到本港更多海域進行監測,並在新記錄到的海馬身上繫上標籤,將數據與當局及市民分享,但表示並無計劃將大埔龍尾灘列入監測地。基金總監蔣素珊促請當局修改本港法例,保護海馬品種,管制其國際間的貿易。
保育基金高級科學主任冼映彤表示,全球有54個已知的海馬品種中,有11個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本港曾記錄到3種海馬品種,其中常於本港海域出沒的黃海馬,則屬於名錄中的「易危」級別,受到濫捕作中藥用途、棲息地被破壞或漁業誤捕等威脅。
龍尾灘不列作監測地
冼映彤續指,為分辨海馬個體,監察棲息地忠誠度、生存及生長狀況,基金將於未來1年,繼續對本港海域的海馬進行監察,採用不會對海馬構成傷害的外置標籤技術,在已發現的海馬頸部,繫上刻有數字的PVC膠片及乙烯基細繩以作識別用途,若市民及潛水愛好者發現海馬蹤跡,可根據海馬標籤報告發現地點及發現日期,以便調查隊伍長期監察。為保證研究效果,基金已率先於海洋公園內,為兩隻黃海馬進行長期測試,而標籤並未出現纏繞及磨損情況。
冼映彤表示,基金將於未來1年,到本港更多海域進行海馬監測,以期發現更多海馬數量及種類,惟受到水質因素影響,且龍尾海灘已受到社會各界關注,而基金的首要目的是發現更多海馬的棲息地,故未來的監察計劃,並不會將早前發現黃海馬的大埔龍尾海灘作為監測地之一。
促修例管制海馬貿易
基金總監蔣素珊表示,由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易危物種名錄並無法律效力,而現時本港的海馬只受到《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管制其國際間貿易,未受其他法例保護,促請政府修改法例,將海馬列入受保護物種之一,管制海馬的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