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春節的變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炮竹聲中迎新年。 網上圖片

王大慶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辭舊迎新、閤家團圓、對未來寄托美好希望的喜慶佳節。關於春節來歷的說法有多種版本,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起於舜帝,舜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蘊藏著中國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慈孝文化、親情文化、友情文化、喜慶文化、祥和文化,等等。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一部文化大詞典。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遷,中國的春節也在不斷地改變著過年的具體形式。我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有幸經歷和目睹了各個年代不同的春節。

 上世紀五十年代是百廢待興的年代,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們以無比的熱情和沖天的幹勁投入到新中國建設中去,「勞動最美麗」是當時人們叫得最響的口號,生產一線過春節成了家常飯。記憶中,有好幾個春節父母都不在家,在這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裡,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為祖國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光和熱。那個時候物質生活還比較艱苦,但精神生活卻很充實,各個比較大的工廠都自排節目舉辦文藝晚會演出,工人文化宮也舉行春節遊行活動,通常表演的節目有踩高蹺、抬轎子、舞龍燈、扭秧歌、打腰鼓、耍獅子等。到了六十年代,過節儉的統一模式的革命化春節成了典型特徵。當時經濟全面緊張,市場商品短缺,為保障供應、控制銷售,國家對主要商品全面實行按計劃憑票供應制度,而且定量較低。老百姓攥著各種票證在供應站門口通宵排隊搶購年貨是春節前的一道景觀。

 那時我插隊在廣闊天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春節都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三十晚上收聽憶苦思甜廣播,大年初一下田勞動,只是勞動量有所減輕,一般不做挑糞挖溝的重活,而是揀些挖胡蘿蔔、堆草垛的輕活。人們過年穿戴最時尚的就是黃軍裝,誰要是有件軍大衣,那簡直讓人羨慕死了。能有頂雷鋒式的黃軍帽也讓人刮目相看。過年的祝福語都統一格式,稱:「某某同志,春節好!」文娛活動是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到各大隊巡演。當時我是公社宣傳隊成員,從大年初二到初十,每天跑二個大隊巡演。演出節目有三句半、快板書、表演唱、獨唱之類,內容離不開革命和破舊立新,各生產隊社員都擁擠在大隊隊場上,裡三層外三層,人群擠來擠去,猶如潮起潮落,場面甚為壯觀。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春節除了繼續沿襲過年排長隊憑票證買短缺的年貨外,記憶最深的就是恢復高考和知青大返城了。特別是78年春節期間,廣大知青、工人、學生及其父母,相遇到熟人的第一句問候語便是「你高考了嗎?」、「你孩子高考了嗎?」,高考牽動著近千萬知青、工人、學生和他們父母的心,在這科學的春天來臨之際,他們焦急地等待著錄取通知書,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到了79年春節,大家見面問候最多的是「你安排在哪個單位?」、「你家孩子安排在哪個單位?」大返城的知青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歡聲笑語成了七十年代末春節的最激動人心的風景。《於無聲處》等新創作的話劇以及《追捕》、《巴黎聖母院》、《三笑》等來自國外和香港的故事片,成了人們過大年的精神盛宴。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全民奮發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飯桌日漸豐富起來,開始是定量供應的品種增加,接著是集貿市場恢復。平時想吃什麼,到市場上就買,票證漸漸淡化,除夕夜的晚餐也豐富多樣。新潮服裝開始登場,過年不再是藍灰黃的色調。綜合型的娛樂節目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特別讓人記憶猶新的是1983年的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獲得空前成功,人們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收看電視裡現場直播的晚會節目,與電視裡的明星、歌星同喜同歡,其樂融融。由此也約定俗成了中國人看晚會過春節的新民俗。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年代,票證徹底退出市場,春運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90年,深圳吸引全國各地人才湧來尋求發展機會,繼而每年春節到來之際,數以億計的在外遊子陸陸續續踏上征程與家人團聚,無數的父母翹首企盼著兒女的回歸,春運牽動著舉國上下的心。數千年在家吃年夜飯的傳統習慣被打破,全家老小到餐館酒樓吃年夜飯成了時尚。春節外出旅遊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計劃之中。進入新世紀後,春節有了更鮮明的時代特色。傳統的登門拜年被電話拜年、短信拜年所替代。特別是到了除夕夜零點時分,室外爆竹聲一片,室內手機短信鈴提示不停,一條條喜慶溫馨的祝福語駐滿了人們心間。穿返古懷舊的唐裝成了新世紀春節的服裝特徵。走上街頭放眼望去,滿目皆是穿唐裝的人群,似乎穿越到盛世唐朝。而搞老同學、老知青、老戰友、老同事聚會也成為新世紀春節的主要內容。

 世間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可以預見,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人過春節的形式還會發生變化。但是千年不變的是春節喜慶祥和親情的文化本質,以及對過去歲月的眷念和對新紀年到來的美好憧憬。

相關新聞
百家廊:春節的變遷 (2013-02-05) (圖)
琴台客聚:我是山人的資料 (2013-02-05) (圖)
翠袖乾坤:高危小店 (2013-02-05)
海闊天空:中國第一個旅者 (2013-02-05) (圖)
杜亦有道:傻佬年代之演進 (2013-02-05)
思旋天地:蛇年等運到 (2013-02-05)
淑梅足跡:家教 (2013-02-05)
百家廊:租「情侶」回家 (2013-02-04) (圖)
琴台客聚:侍產假錦上添花 (2013-02-04)
翠袖乾坤:從徙置大廈到藝術中心 (2013-02-04)
跳出框框:文化差異 (2013-02-04)
生活語絲:再談長壽之道 (2013-02-04)
思旋天地:適者生存 (2013-02-04)
網人網事:當花錢只需輕輕一按(下) (2013-02-04)
百家廊:中國式飲食 (2013-02-01) (圖)
琴台客聚:獐鹿與鹽醋 (2013-02-01)
翠袖乾坤:永恆的愛 (2013-02-01)
古今談:預警飛機的關鍵是雷達技術 (2013-02-01)
杜亦有道:千古奇冤 (2013-02-01)
演藝蝶影:《一代宗師》的聯想 (2013-02-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