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在職男士享有侍產假的立法細節終於成為議事日程,提出這個福利原意雖好,但是思慮未周,恐怕又是一法立、一弊生。本文立意是「叫停」跟隨爸爸的侍產假,改為跟隨媽媽的「產育津貼」。
今天香港公務員或多或少延續了殖民地時代的怕事意識,缺乏承擔。因為怕抵觸「家庭崗位歧視」,這個侍產假建議竟然惠及境外婚姻以及非婚生子女!須知香港民間主流價值觀堅決反對男人對配偶不忠,通姦而再供養外遇,民間俗稱「包二奶」,最為公眾所不齒。現在境外二奶懷孕也給侍產假,豈不是助長歪風?因為懼怕犯了「歧視」大罪,官僚的應變手法是「齊頭式平等」,結果必然是另一種歧視,只是官僚這就不怕違反現有法律,可以蒙混過關。
建議的侍產假必將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加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不公義。以公務員為例,他們扣除假期一個月只上班二十天。月薪十萬的中高級公務員做爸爸,可得五天侍產假,便花費公帑二萬五。初級公務員月薪一萬,五天薪酬只值二千五,典型的肥上瘦下。而且處長級二十天以上的年假已比小職員的七天為多,大官其實亦不稀罕多出來的這幾天假期。只是立了新法之後,不吃白不吃而已!
有心人提出抄襲外國的侍產假,原意是為低下階層打工仔謀福利。廣府俗語有云:「生仔同閻羅王隔一張紙。」十月懷胎、勞苦功高。郎君若能放數天假慰妻,可以成為一劑預防產後抑鬱的良方妙藥。但是一旦如此立法,自僱人士只能「食自己」,個別暫時失業賦閒的窮爸爸更受多一重打擊!
因此,潘某人堅決而鄭重地反對不公平的侍產假,認為相關的福利應該改為跟隨媽媽的「產育津貼」,劃一為大概五六千元左右(加至近萬亦可)。這樣,不論的士司機、裝修工人甚至待業爸爸的家庭也可以拿這筆現金煲點薑醋或雞湯給偉大的產婦稍為進補。這樣就一視同仁,不會讓市民(主要是思想與眾不同的潘國森之流)感覺到政府和議員都認為中產階級的娃娃比草根階層矜貴。富爸爸得萬元大獎,窮爸爸只安慰獎數千,失業爸爸「食自己」。
津貼跟媽媽還有個好處,就是節省行政費,讓產婦在醫院自由申請。由醫院或產科醫生證明實實在在把孩子生下來,由政府包底亦有預算。這才是鼓勵生育的實惠措施,既不造成「家庭崗位歧視」,亦不至於鼓勵「包二奶」。
為甚麼要跟媽媽?明代醫家萬全的《廣嗣紀要》有云:「小產甚於大產,瓜果生則摘之,豈不傷其枝蔓,養生可不慎哉?」懷孕而最終小產,對孕婦身體的影響,比生下娃娃更重。若是草根階層,更加需要幫助。假如取消侍產假而以「產育津貼」取代,可以小產也包。交由醫院醫生確認,而不是爸爸拿孩子的出世紙去老闆處支人工,不會擾民,亦可以真正惠及低下階層。
為甚麼潘某人設想得這麼周到?因為潘某人真的從草根階層的需要出發,縱有未盡善,亦勝過一些閉門造車的政客和高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