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從徙置大廈到藝術中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04]     我要評論

余似心

 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有無限感觸。這位於石硤尾的舊建築物,原是當年稱之為七層徙置大廈的建築所改裝而成,現在中心內充滿藝術氣息,中外藝術家在細小的單位內進行創作,身在其中,感覺好複雜。

 這類大廈的誕生,源於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聖誕節前夕一場大火,在石硤尾木屋區燃燒了達六個小時,導致九人燒死,二千五百八十間木屋焚毀,約一萬二千多個家庭合共五萬七千一百五十一人無家可歸。為安置這大批災民,當時的港英政府首次興建給居民居住的房屋,在極短速的時間內興建了二十九棟供臨時居住的七層高徙置大廈,就是石硤尾徙置區,這也是香港公共房屋的誕生。

 雖說暫時居所,但他們一住就是幾十年,甚至是兩代人成長的地方。在那口字形的大樓內,前後都是住戶。我的兩位中學好同學便住那裡,我偶爾探訪,印象深刻。每戶單位只得門旁邊的兩個窗,屋內沒有廚房及廁所,家家戶戶都在走廊門前以簡單食具煮飯,到設於中間位置的浴室洗澡,還得先到水喉位置盛水,廁所則在另一邊,洗衣洗菜的地方也是公用的。小孩子玩耍的地方是走廊通道,上學則是到天台的學校去。幾十年這樣的日子,肯定不易過。

 雖然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前身已是山寨廠的「石硤尾工廠大廈」,屋h的居民也獲得安置了,那住滿人的七層大廈回憶總是揮不去。

 目前藝術中心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並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於二○○八年開幕,成了多元化及對外開放的藝術村兼藝術中心。

 香港居民的居住環境獲得大大改善,實在是社會的進步,但,今日的成就,真的得來不易。

相關新聞
百家廊:租「情侶」回家 (2013-02-04) (圖)
琴台客聚:侍產假錦上添花 (2013-02-04)
翠袖乾坤:從徙置大廈到藝術中心 (2013-02-04)
跳出框框:文化差異 (2013-02-04)
生活語絲:再談長壽之道 (2013-02-04)
思旋天地:適者生存 (2013-02-04)
網人網事:當花錢只需輕輕一按(下) (2013-02-04)
百家廊:中國式飲食 (2013-02-01) (圖)
琴台客聚:獐鹿與鹽醋 (2013-02-01)
翠袖乾坤:永恆的愛 (2013-02-01)
古今談:預警飛機的關鍵是雷達技術 (2013-02-01)
杜亦有道:千古奇冤 (2013-02-01)
演藝蝶影:《一代宗師》的聯想 (2013-02-01)
此山中:雪困 (2013-02-01)
百家廊:齊魯第一古村朱家峪 (2013-01-31) (圖)
琴台客聚:身體健康 (2013-01-31)
翠袖乾坤:腸粉好吃不好吃 (2013-01-31) (圖)
海闊天空:活動的歷史課堂 (2013-01-31)
生活語絲:優秀青年不學醫 (2013-01-31)
隨想國:廣告 (2013-01-3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