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喜馬拉雅山東西走向,像一堵牆,擋住了印度洋濕潤的空氣,使得青藏高原和新疆出現了不少沙漠,成為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帶,有一些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只有約二百毫米,甚至是零降雨。
在喜馬拉雅山以南地區的印度,每年的降雨量都在兩千毫米以上。這是非常明顯的對比。二○○九年的秋季,中國西南特大旱災,就是由於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和印度洋的溫度出現了異常變化所造成的。這次西南旱災,是有氣象資料以來,西南地區遭遇的最嚴重乾旱。乾旱的原因是降水少、夏季氣溫高,冬季超寒冷兩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災呈現持續時間長、乾旱面積大、影響程度重的特點。西南地區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水汽輸送的。但去年以來降水很少,這是因為印(度)——緬(甸)出現了低氣壓,氣槽活動很弱,西南風很弱,對水汽輸送不利;另外,從去年秋冬季開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氣環流開始出現明顯異常,高原地區形成頑強的冷高壓氣團,氣壓場偏強,擋住了從印度洋和孟加拉灣過來的暖濕氣流,冷暖氣流難以交匯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導致乾旱比往年嚴重得多。雲南、貴州等西南地區的許多水庫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機,水庫就很難再補上水。
印度洋海水的溫度和印度的氣壓變化,都會影響中國的降水情況。總的情況是,印度洋雨雲在正常的海水溫度下,會升高到空中三千米的高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公尺,所以,濕潤的雨雲,一般很難吹到了中國的青海,也即是黃河和長江的上游。假如印度洋的海水溫度上升,雨雲的高度將會升高到四、五千米,就可以吹入青海高原,如果這個時候青藏高原沒有嚴寒,形成了高氣壓,潮濕溫暖的空氣就可以長驅直進。二○一二年,中國西南的雨水的供應是偏高的。特別是在冬季,如果高山的地區積雪增加,第二年黃河和長江上游的水源非常充沛。假如青藏高原冬季出現了嚴寒天氣,形成高氣壓,就像一股擋風的牆,不能夠產生對流作用形成降雨和下雪,中國的黃河和長江就會出現水旱。中國西南和西北就會出現旱情。
中國人均水資源實際上只有全世界人均水資源的四分之一,而且東西走向的山脈對於流入的海洋空氣起著阻擋作用,可以說,中國水資源非常緊缺,但很多人並沒有建立起中國缺水的意識,鼓勵大量增加人口,這只會使水荒更加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