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最新公布的滙豐中國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預覽指數(PMI)為51.7,高於2月份終值50.4。滙豐中國製造業PMI的上升,表明企業經理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有所回升,或能緩解市場對於經濟復甦勢頭放緩的憂慮。
事實上,內地早前公布的2月份宏觀數據普遍疲弱,首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9%,低於市場預期的10.5%,並較去年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而中國2月份官方製造業PMI為50.1,亦僅略高於50,使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回升的信心有所動搖。
更重要的是,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按年升3.2%,遠高於1月份的2%,而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明需要高度警惕通貨膨脹,指寬鬆的貨幣政策時期已經結束,再加上人行持續加大正回購回籠資金的規模,過去四周累計回籠規模高達9,640億元,似乎顯示當局政策焦點已重「穩經濟」轉向「抑通脹」。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人行月內大力回籠資金,但上海銀行同業拆息近期仍繼續在低位橫行,反應不大;而據報道指,目前市場資金面仍然比較寬鬆,並未有明顯抽緊銀根。就目前的情況看,人行目前採取的只是屬於「中性」的貨幣政策,防止投機熱錢流向其他經濟環節引發泡沫,但暫未有抽高利率提高資金成本的跡象。
但話說回頭,除了通脹風險外,新上任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以及人行副行長劉士余近日先後表示,應對影子銀行保持警惕,尤其是擔心沒有受到充分監管的表外放貸資金進入房地產或狀況欠佳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能存在龐大的系統風險。
影子銀行會否引發違約存疑
從這方面看,人行大舉回收流動性,或有助於壓縮流入影子銀行的資金,是當局期望降低金融系統風險的措施之一。然而,市場估計內地影子銀行規模逾20萬億人民幣,顯示影子銀行早已緊扣在內地經濟的各個環節;如今人行回收流動性,能否成功壓縮影子銀行規模,以及在壓縮影子銀行規模的過程中會否引發違約事件等,對市場而言均屬較重大的不明朗因素。
內地銀行將在本周五(3月22日)起陸續公布業績,誠然,投資者關心去年存貸利率浮動幅度擴大對內銀盈利能力的影響,但也許更重要的,是銀行對於表外放貸及資產質素的看法,始終,目前內銀股估值高度折讓,除了盈利受壓的預期外,更可能是反映市場對資產質素的憂慮。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