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頤衡
《公民的加冕禮:法國普選史》是當今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史家羅桑瓦龍探討法國普選史的扛鼎之作,作者在書中指出,普選原則在19世紀法國的確立,經歷了漫長的公民意識確立和普及的過程。許多學者也認為,公民意識普及是實現普選的重要條件。
一般來說,公民意識是指公民依據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對自己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主人身份的認識,及其對相應的責、權、利的認知和價值取向,因此,公民意識的前提是國家意識。從公民身份的國籍規定性來看,公民是在特定國家中生存的人。基本法規定的特首參選條件之一,就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並在外國無居留權 」。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博士公布的一項民調稱,只有16.6%的香港市民願自稱「中國人」。香港2017年普選特首並非獨立政治實體的普選特首,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直轄的特別行政區普選特首,如果按照鍾博士只有16.6%的香港市民願自稱「中國人」的「調查」,香港怎麼可能具備普選條件?這是不是鍾博士通過他的港人身份認同調查,曲線表達他反對普選的立場?
實際上,鍾庭耀提供的八個選項,實質和目的是將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叫受訪者選一項,問題定得不科學和不合邏輯。因為回歸後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理所當然就承認是中國人,香港不是獨立政治實體,不是中國人,會是哪個國家的人?
香港回歸前,香港的原居民及在香港出生的人士,稱為所謂「英國屬土公民」(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ies citizens)。「英國屬土公民」是英國1981年新《國籍法》規定的5種英國國籍中的一種,但持有者沒有在英國本土上的居留權,那時的所謂「英國屬土公民」,拿了一本所謂的英國護照,但這本英國護照到英國不能工作,去英國旅遊要拿英國的簽證,許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認為,所謂「英國屬土公民」,實際是「二等公民」。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其含義不僅是金甌補缺洗雪國恥,而且也是香港居民身份從所謂「英國屬土公民」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轉換。 不少香港人都認為,自己在香港出生叫香港人,現在已經回歸中國,那就更加肯定自己是中國人。也有市民認為,自己過去民族意識淡薄,回歸祖國後,覺得開始有尋根的感覺。這真正體現了港人回歸後有了當家作主的公民意識,不再以身處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去看待自己。
中央推動香港普選的態度一直是積極和真誠的,中央也高度肯定港人回歸後當家作主的公民意識。在中英聯合聲明中,看不到「普選」兩個字,但香港基本法第45條和68條卻有雙普選的規定,這在世界各國憲法和憲法性法律中是非常罕見的。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香港特區2017年行政長官可以實現普選,此後立法會可以實現全部議員普選。
但是,鍾博士卻通過他的港人身份認同調查,表達其反對普選的立場,這與港人回歸後當家作主的公民意識的確立和普及,與香港在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法治軌道上邁向普選的時代潮流,都是格格不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