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
貨櫃碼頭罷工事件仍未有解決跡象,在資方入稟禁制令之後,李卓人等反對派人士要求工人移到碼頭外繼續罷工,並且佔據了兩條行車線,在馬路上紮營。李卓人沾沾自喜的表示,運動是成功的,因為已癱瘓碼頭運作云云。然而,運動成功得益者並非是指爭取加薪的工人,原因是工潮令到工人手停口停,也嚴重損害了勞資關係,不論結果如何工人都不是贏家;而在罷工期間,不少貨主已將貨櫃轉往深圳港口交收,資方每日的經濟損失以數百萬元計,同樣是輸家。相反,在背後策動、激化工潮的反對派人士,成功騎劫了工運,將一場勞資糾紛變成政治抗爭,將各種政治訴求及議題都綑綁在工潮之上,變成一場反對派的政治動員,才是真正的贏家。反對派意圖重施當年挑動「罷工、罷市、罷課、罷會」的故伎,在政改上向特區與中央政府施壓,至於社會的利益根本非他們所關心的。
為「癱瘓中環」造勢及預演
事實上,任何工業行動的原則都是「以戰迫和」,行動是為了與資方談判爭取權益,行動也是因應情況而升級或降溫。但這次罷工事件卻是一開始就擺出一副對抗的姿態,李卓人在第一天就宣布罷工,之後大批激進團體及人士衝入碼頭,以激烈行徑去干擾碼頭的正常運作,並且煽動其他工人參與罷工,部分人更與現場的保安發生肢體碰撞,結果是令到工潮在一開始就極為「火爆」。之後,反對派各政黨及團體大舉進入碼頭,名為聲援工人,實際是為工潮火上加油。有其他工友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不認同罷工行動,立即被一眾激進人士「狂噓」及指罵,而反對派人士則不斷慫恿工人罷工,表示會協助他們爭取大幅加薪,並且提供大量物資及「補助金」讓工人可以「放心」繼續罷工。另一方面,職工盟在內的反對派人士卻沒有談判的意向,反而不斷攻擊、抹黑資方,到母公司的總部撒溪錢,煽風點火莫此為甚,令勞資關係進一步惡化。這種取態顯然不是為了解決事件解決工人權益,而是要激化事件,從中渾水摸魚。
反對派的目的昨日在《蘋果日報》說漏了嘴,將「佔領碼頭」與「佔領中環」等量齊觀,說明了這次工潮並不簡單,是為了配合「癱瘓中環」的前哨戰,當中有兩個目的:一是為將來的「癱瘓中環」進行預演。這次工潮的性質同樣是通過佔領以達致癱瘓目的,反對派人士與一眾工人衝入碼頭的核心地區駐紮,令碼頭難以運作,在行動中不但需要群眾的動員,也需要物資的配合、設立統一指揮、四處籌款、安撫工人、做好政治宣傳等,通過這樣一次工潮可以為更大規模的「癱瘓中環」做好預演,而不知就裡的工人就成為了反對派自編自導自演政治鬧劇的演員。
「四罷」以香港社會利益作賭注
二是要為之後的政改討論和「癱中」製造聲勢,炒作社會的對立。因此,反對派在工潮中從來都不是以事論事,也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要借題發揮,將事件進行政治炒作,就是要挑動社會的怨氣,繼而將各種經濟民生問題都歸結於所謂沒有普選。李卓人、劉慧卿、毛孟靜等反對派就不斷強調這個觀點,彷彿工人薪金問題根源就是沒有普選,只要有了普選工人就會得到「有尊嚴的薪金」,人人有屋住,年年有人工加,社會百業興旺,市民健康長壽。反對派又在販售這種「普選萬靈丹」,顯然就是為了將民生問題政治化,作為其政改討論的籌碼。同時製造聲勢,增加抗爭運動的「正當性」,煽動市民參與各種政治抗爭,向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施壓。可以預期,未來工潮政治化、激烈化的情況將更為普遍,各界都應早作應對。
值得指出的是,反對派在政改討論中一開始就擺出對抗的態度,毫不理會基本法與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在政改諮詢未開展之前,就已經推出「癱瘓中環」計劃;教協正全力在學校進行「癱中」洗腦;學聯更已準備策動罷課。而近日反對派又在不斷激化工運,挑動罷工。這些情況其實似曾相識。在2007年討論政改方案時,反對派同樣提出要以「罷工、罷市、罷課、罷會」來向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施壓,並威脅須立即普選,完全無視人大常委會的權威,指沒有人「夠膽推翻這個日子,夠膽延遲這個日子!」但由於民意反彈才令反對派最終放棄計劃。現在反對派又再重施「四罷」的故伎,罷工罷課已經出現,「癱中」本質上就是罷市,而何俊仁已表示會辭職引發全港性補選,即是罷會(立法會)已在腹稿之中。然而,反對派的「四罷」是以香港社會利益作賭注,一旦成事,學生失學、工人失業、經濟凋敝、政治動盪,受害的將是7百萬市民。香港必須尊重中央的憲制權力,反對派也必須調整心態,放棄非理性對抗,否則只會斷送本港普選,成為「香港民主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