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早前擬由1,000億元提高至2,000億元,以滿足未來5年的需要。有議員就建議其中部分債券用以發行人民幣債券,獲港府回應稱將觀察市場發展方向再作考慮,但現時目標仍以發行港元債券為主。業界認為,現時政府債券大部分為機構債券,市民較難受惠,僅靠iBond不足以活躍零售債市,而人債亦是政府銳意發展的重要部分,加上去年來已甚少零售人債發行,故政府帶頭發零售人債並無不妥。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討論年度內提高政府債券計劃發債上限,大部分議員贊成擴大政府債券計劃的規模,經民聯張華峰建議政府發行外幣債券,財庫局副秘書長甄美薇回應稱,政府一向未有限定以港元作唯一的發債貨幣,對人民幣債券的蓬勃發展感到鼓舞,當局將觀察市場發展方向後再作考慮。不過她之後又稱,雖然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特區政府發債是為推動本地債市發展,故迄今為止主要發行港元債券。
業界倡資金可投資內地
業內指出,港府若發行人債,所得的人民幣資金可以透過外匯基金投資內地,以賺取回報償付投資者債息,但需向內地申請增RQFII額度,因目前外匯基金的RQFII已經用罄。金管局於2011年1月首獲人行批准,可到內地銀行間債市投資。截至去年底,金管局已持有市值469億港元的人民幣資產,並有興趣擴大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去年中時,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曾指出,若計及人民幣資產投資,外匯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及債券回報率達到7%,顯示人債可帶來相對較高的回報。
iBond機構部分無意設限
又有議員質疑政府債券大部分為機構債券,零售部分較少,散戶較難受益。甄美薇對此回應稱,目前1,000億元的發債額度中,約三成會由散戶投資者直接認購,但暫時未有計劃為機構及零售部分設定比例。她強調,政府每次發行的通脹掛u債券iBond,都會全數讓散戶參與,市場反應熱烈,當局會以此作為參考指標。
財庫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廖俊傑亦表示,過去兩年發行的iBond受到散戶歡迎,市場對港元債券需求日益上升,由於《巴塞爾協定三》提高了對銀行資本的監管要求,相信有部分銀行將會增持優質債券。他稱,政府機構債券能滿足不同的投資者,其中商業銀行對短期債券需求較大,保險及退休基金則偏向投資長期債券,目前市場對債券有超額需求,且能吸引非銀行類別又未接觸過港元債的投資者參與。
未償還政府債券將達870億
據廖俊傑透露,政府債券計劃自2009年推出至今,共發行645億元機構債券,截至今年3月底未償還債券總額為505億元,而過去兩年總共發行了200億元零售債券,預計今年8月底前將再發行165億元,其中包括100億元的第三批iBond,這將令未償還政府債券總額增至870億元,接近發債上限。
甄美薇又透露,政府在發債計劃下獲取的資金均交由金管局投資,預計今年度債券的利息支出約為17億元,較去年度多約四成。金管局貨幣管理部助理總裁劉應彬表示,過去兩至三年,這些投資回報均高於須支付的利息及行政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