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霏莉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副主任
古今中外的醫學教育莫不重視臨床教育。能否搞好臨床教育,直接關係到將一名醫學生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包括他們未來的醫療水準、醫療作風以及醫學道德觀念等等。
診所承擔不了臨床教學任務
不論中醫還是西醫,臨床教學內容深入而廣泛。在一、二年級打基礎的時候,學生一邊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一邊要到臨床獲取感性認識,設想中醫的望、聞、問、切,沒有臨床的觀察,只有紙上談兵,學生能理解能接受嗎?在三、四年級進入臨床課的學習時,學生更必須直接到臨床見病人,除了要在內、外、婦、兒、五官、骨傷各科的教學中穿插零星見習外,還要集中安排一段相對長的階段見習時間來體會課堂內容。四年級後更要安排一年的畢業實習時間,這一年是醫學生由學生向醫師、由學校向社會過渡的一個關鍵時期,學生在校幾年的教育,都要在這一年融會貫通。
大量而繁重的臨床教學,單靠診所是承擔不了的,此外,優質的中醫臨床教育需要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支持,硬件如足夠寬敞的教學場所;軟件如內、外、婦、兒、骨傷等專科團隊的建立和學科建設。這些都是小小的診所容納不了的。只有中醫教學醫院才能完成這些軟硬件的支持。所以歷年來我們不得已才將學生送到內地的中醫教學醫院去進行階段見習和畢業實習,這是無奈的選擇,我們既感謝內地的中醫教學醫院為培養我們的學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學人力和物力資源是有限的,在完成自己學生的教學任務之餘,還能有更多的精力來為我們香港的學生度身裁衣,以適應我們香港的醫療體制嗎?
我們在香港的課堂授課是根據香港地區的特點來安排內容的,但內地的教學醫院不一定能配合我們的教學重點來帶教,學生在臨床所見到的病種與香港有區別,治療方法也有區別,很多方法目前在香港是不能實施的。所以內地的教學醫院只適合短時間的見習,讓學生見多識廣,並不能理想地完成對香港學生的臨床教育。
盡快建設適合香港的中醫教學醫院
從管理層面看,內地的教學醫院不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不能按照我們的要求和標準直接管理帶教老師,只能將我們學生在最重要和最關鍵的臨床教育階段交由別人按他們的理念來帶教。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教學醫院,我們會要求教師將大部分的實習時間用於學生中醫技能的培訓,培養學生不同於內地的中醫臨床思維,引導學生探索香港醫療體制下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會要求教師秉承浸會大學的「全人教育」的理念,從公德、醫德和醫技多方面來綜合實施臨床教育。
從學生方面看,臨床實習是醫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我們的學生不單要適應由課堂學習到醫院自主學習,更要同時適應由香港到內地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轉變,難免有學生較長時間不能適應,確實影響他們的臨床實習。如果是在香港的教學醫院,他們可以無憂無懼地安心臨床實習。
優質中醫師的培養需要優質的中醫臨床教育,而優質的中醫臨床教育離不開中醫教學醫院。教學醫院是要經過較長時間來建設的。香港就應該盡快地邁出建院第一步,如果不邁出第一步,就永遠不會有第二步和隨之的第三步,香港的中醫教育還能再等下去嗎?本屆香港政府在中醫的發展上確實前進了一步,成立了「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希望政府能夠從根本上、從中醫人才的培養和建設上著眼來發展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