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政府發表「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諮詢,目的是要掌握機遇,將東涌向東、西兩面擴展。擴展東涌的機遇源自東涌附近多項大型基建將陸續完工,突顯東涌的策略性位置,有助東涌發展成具吸引力的商業及旅遊樞紐,為東涌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坦白說,今日的東涌不算是一個成功的衛星市鎮,今日的東涌與天水圍,是香港失業率最高、領取綜援比例最高的地區,原因是距離市區太遠,而香港的經濟高度集中於市中心,單是中環一帶,就有超過100萬人在那裡上班,但是,偏遠地區的就業機會就比較差。
香港缺乏土地,因此新市鎮的開發越開越遠是自然的。以地理距離來衡量,實際上東涌不算太遠,與美國的大城市比較,大量美國中產階層皆住在近郊,上班的遠近與東涌至市區的距離差不多。不過,香港人與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還是不一樣,香港人視時間為金錢,不願意花很長的時間上下班,所以市區的樓價很貴,中產階層皆喜歡居住在市區。因此,香港在設計衛星市鎮的時候,一定得考慮新市鎮的就業機會,以免新市鎮淪為「悲情城市」。過去天水圍就曾經被形容為「悲情城市」,住著大量失業、領取綜援的窮人,而東涌實際上也接近如此。
港珠澳大橋可帶動區內經濟活動
很多年前,港英政府開發屯門新市鎮,的確考慮到為當地人設計就業機會,屯門新市鎮除了住宅區外,也有工業區。可惜,後來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工業北移,屯門工業區全面失敗;沒有屯門工業區,屯門居民只好舟車勞頓地趕到市區工作。
因此,擴展東涌的計劃,最重要是為東涌居民設計就業機會。現在,政府擴展東涌的研究,也提到目前東涌的大型基建設施將陸續完成,提供了商業與旅遊的機遇,因此可以擴展。
這些大型基建設施是什麼?相信最重要的就是港珠澳大橋。大橋落成後,大量珠江西岸的旅客將會來到香港,東涌海面的一個人工島將成為大橋的終點及出入境關口,東涌成了中國內地旅客來香港的第一站,條件相當於今日的上水。與上水比較,東涌的強處是,上水是一個舊自然發展區,土地缺乏規劃,而且土地擁有權分散,也不易規劃;東涌的土地主要靠填海而得,填海土地全部掌握在政府手上,容易規劃。當然,我們也應該知道,珠江西岸的經濟在目前來說是遠遠比不上珠江東岸,因此也不好過度期望大量旅客會通過港珠澳大橋來到東涌。
香港可供開發的土地不多,擴展東涌是正確的,但是,設計上一定得優先考慮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