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學修
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海南商會當然榮譽會長 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
「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戴耀廷,日前列出結束「佔中」的條件,重點是特區政府要在「佔中」發起不合作行動期間讓步,否則,將在行動期間確定「佔中」日期,啟動全港不合作行動、全港學生大罷課,並發起萬人阻塞中環要道。請問:這不是赤裸裸的政治勒索又是什麼?中環乃香港之心臟,歷來都是香港政治、經濟、金融和商業中心。所謂「佔領中環」行動,本質上就是要癱瘓中環,為普選特首設置障礙,破壞香港來之不易的繁榮穩定,損壞國家利益。社會各界必須全力阻止,守護香港。
強姦民意 騎劫港人的核心價值
平心而論,大多數香港人,對民主自由的渴求,遠遠不如對社會民生和經濟的憂慮。眾多有識之士,亦通過不同渠道指出:香港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不是民主落後影響經濟發展,而是經濟民生的政治化,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但是,「佔中」行動者無視普羅大眾改善民生的訴求,濫用《基本法》賦予港人的新聞、言論、出版和集會自由,以臨界、踩綱線的手段達至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實非君子所為。即便是「佔中」發起人、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亦不諱言,參加行動的人可能違法,包括他自己。
近來,「佔領中環」的言論與行動持續升溫,社會各界對普選特首的方案也開始提前討論。問題是,在此情況下,反對派學者及支持者,只發動萬人行動爭普選,卻不願意進行有建設性的、有實質內容的理性討論,令他們在背離普選共識的路上越走越遠。社會各界普遍期待,在適當時候,特區政府將按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提出普選特首方案。眾所周知,英國統治香港的150多年間,只有英女皇任命港督,港人卻從無選舉權。香港回歸祖國後,在全世界數以十億計的眼球觀注下,「一國兩制」這一史無前例的概念在香港得以成功實踐。從前幾年開始的政治體制改革討論,到即將進行的普選特首討論,到真正進行的普選特首選舉,無一不是香港歷史上的民主創舉,是每一個香港人為之振奮、為之欣慰的事情。反對派沒有理由、也不應該以極端的表達方式,做一些既不合理、又不必要的抗爭。
製造矛盾 癱瘓香港社會
所謂的「佔領中環」,無論從其行為本身,抑或其行為所帶來的社會輿論,對香港的影響都是極為負面的。把社會、民間乃至經濟層面所出現的正常矛盾,演變為泛政治化;將戰線從街頭、碼頭,一直拉到立法會議事廳,不單加劇社會矛盾對立,更令原本就存在的社會深層次矛盾更顯突出。
財政預算案,關係到政府、學校、醫院、團體的正常運作,關係到社會各階層、普羅大眾的生老病死。一些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卻忘記手中權力來自民意支持這一事實,轉而為政治私利,獨行其道,拉布抵制、阻礙財政預算案通過,企圖達致其癱瘓香港社會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
碼頭勞資雙方的爭議,只不過是勞資內部糾紛,但最後卻演變成經濟政治化事件。在香港和外來工會的介入下,碼頭工人罷工的主導者已經不是工人本身,工人只不過是被牽著鼻子走,被動地參與工潮。試想想看,肩負著養家糊口重擔的工人,露宿碼頭、街頭,罷工超過一個月,這是普通工人所能作出的決定嗎?如果沒有其他組織、團體的利益誘惑,普通工人敢承擔手停口停、乃至以身試法阻塞交通的法律風險嗎?
從「佔領中環」到碼頭罷工,從財政預算案拉布到癱瘓中環交通,這是有組織、有策劃、有預謀的安排,是「佔領中環」行動的逐步升級。這一切行動均有別於過往相對溫和理性的政治運動和工潮。雖然每一事件的起因各有不同,但其發展策劃與組織手段,均有相類似的共通點:其骨幹同樣有反對派背景、同樣以抗爭為手段、同樣以「癱瘓」為最終目的。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只有搞好經濟,才能推進民主,改進民生。這是已被社會發展所驗證的真理。香港作為具有獨特地理位置的亞洲金融中心,金融業、航運業均屬於四大支柱行業。「佔領中環」,其目的就是癱瘓香港的金融商業;阻礙貨櫃碼頭的正常運轉,就是癱瘓香港航運業;中環乃特區政府、立法會所在地,癱瘓中環交通,再配合立法會財政預算案拉布,就是癱瘓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正常運作。由此不難看出,「佔領中環」的終極目的,就是癱瘓香港社會。
各界行動起來抵制「佔領中環」
面對「佔領中環」行動的逐步升級,打出所謂民主旗號的反對派人士,不斷在香港發展的關鍵時刻,製造麻煩、動盪、混亂與矛盾,增加普選特首的障礙、影響香港在國際上的聲譽、改變香港政改的正確方向、加深香港與中央政府的分化對立。
有鑑於此,凝聚普選特首的共識,是我們要確確實實思考的議題;而分清每一個行為背後的是是非非,支持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規定,符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普選特首,抵制任何「泛政治化」癱瘓香港社會、擾亂普選特首的政治企圖和陰謀,是任何關愛香港、家在香港,視七百萬人為一家的真真正正香港人所義不容辭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