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商討日就是反對派「大雜燴」 有何代表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0]     我要評論

卓偉

 「佔領中環」首場商討昨日在港大舉行,發起人戴耀廷表示,明白社會上及在場的支持者,對「佔中」的意義及行動優先次序有不同意見,他希望商討日可以就行動可能面對的困難,提出初步意見云云。參加商討日人士更要簽署意向書,表示認同「佔中」基本信念。事實上,昨日參加商討日的,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反對派人士及其支持者,不同意見者一律被拒諸門外,既然商討日已淪為反對派的「大雜燴」,所謂凝聚民意共識自然無從說起。與其說這是一場非驢非馬的商討日,不如說是反對派的「佔中」動員日更加名實相符。

 戴耀廷自稱商討日理念是源自耶魯大學Bruce Ackerman教授和史丹福大學James Fishkin教授的相關著作,在書中,兩人建議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的兩星期,全國可定出公眾假期,讓國民一起參與商討日,藉此讓社會人士去了解不同觀點及聆聽其他人。以此觀之,戴耀廷式商討日與兩位學者倡議的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商討日的原意是讓市民互相了解不同的意見及看法後,再就重大政策作出決定,關鍵是兼聽各方。但「佔中」商討日完全是「私人派對」,聲音都是「一言堂」,六分之五的參加者來自反對派政黨及團體人士,當中包括劉慧卿、李卓人等十多名立法會議員,以及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吳靄儀、李永達、李鵬飛、程翔等一眾反對派人士;餘下100人也是從主動報名者當中抽出來,但有興趣參加商討日自然也是反對派支持者,然則這樣一個偏聽的商討日有何民意代表性可言?

 可笑的是,不斷強調公開、透明的戴耀廷,在會場外卻如臨大敵,部署大批工作人員阻止不被邀請者入內,但最終卻有不少未獲邀請人士順利進入會場內看直播,原因是他們都支持「佔中」,相反一班反「佔中」人士卻被拒於門外,這說明商討日只准同聲同氣的「自己友」入內,不同意見人士連入場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參加者在開始時先要簽署「佔中」意向書,這等如是要參加者立下「投名狀」,表明願意違法,否則連商討的機會都沒有。請問戴耀廷,這種小圈子式的商討日,就是Bruce Ackerman、James Fishkin兩位教授所提倡的商討日?如果參加者都是來自同一個陣營,對「佔中」已有既定立場,究竟還商討什麼?而從中得出的結論或方案,充其量只可以代表參加的幾百人意見,卻絕不能代表廣大市民,這樣勞民傷財的商討日完全是一場「大龍鳳」,不過是為「佔中」製造虛假的民意。

 雖然整個商討日不值一提,但有一個畫面卻值得留意,就是公民黨主席余若薇高調出席商討日時,與戴耀廷親切握手,這一握意味深長。余戴兩人表面上無甚關係,但「佔中」其實就是一場為余若薇抬轎的政治行動,以此迫使特區與中央政府接納一個讓反對派入閘方案,屆時外國勢力培養多年的余若薇將是參選特首的不二之舉。戴耀廷當年正是余若薇「恩師」李柱銘的助理,而李柱銘正是連繫余戴兩人的紅線。在普選特首討論之時,戴耀廷突然提出「佔領中環」,一副豁出去的姿態,「佔中」更得到整個反對派的響應。說穿了,就是為了余若薇2017年參選特首驢前馬後,商討日不過當中一場鬧劇而已。

相關新聞
特首:不會姑息犯法 (圖)
商討日參與者 質疑成效手法
反對派「頭面人物」商討日亮相
市民「護中」反暴力 會場外示威 (圖)
「佔中」提出7議題
「佔中」7議題擬數月地區「發酵」 (圖)
中央高度警惕外部勢力介入普選 (圖)
楊釗:「佔中」恐嚇中央 違背文明精神 (圖)
何芝君《蘋果》抹黑 愛港力譴責 (圖)
政改須妥協 找雙贏方案
鄉局責擾亂秩序 登廣告促放棄行動
九龍城商戶出招吸郵碼客 (圖)
商場專車接送 匯演拉客 (圖)
難頂月租倍增 食肆忍痛離場 (圖)
環團促「泊岸轉油」立法減空污
逾千粉絲「歡樂送」 香江情暖「鴨」惜別 (圖)
學者忠言:短暫歡娛雖難得 港人紓困須努力
巨鴨效應:簡單快樂 釋放正能量 (圖)
477項目倡列港非遺 奶茶有份 (圖)
工聯促機場增設備防雷劈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