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同樣保費的壽險,香港保險的回報率可比內地高3至5倍。 資料圖片
——避稅避債避險 首季投保北水增5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錢修遠、章蘿蘭 上海報道)繼赴港置業移民熱潮之後,內地富豪正掀起一波赴港搶保熱,而他們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圖個保障,或是追逐蠅頭小利。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富豪們赴港買保險,多是垂涎「避稅」、「避債」、「避險」的資產轉移功能。有知情人士爆料,一些瀕臨破產的中小業主,居然把實業抵押給內地銀行套取現金,轉手到香港購買保險,將巨額資產暗渡陳倉至境外,期望在內地「保險權大於債權」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盤,手中保單都不會打水漂。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佈的數據稱,今年首季內地人在港投保28億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5%。香港去年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保單保費達99億港元,佔去年全年新保單保費的12.8%。即香港保險市場每賣出100港元的新造保單,就有12.8港元的貢獻來自內地投保人。
據悉,來港買保險的多是富裕人士。講到香港保險產品對內地富人的吸引,香港安盛保險上海代理方、上海洛晟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范偉勇對本報表示,保險產品當然具理財功能,但除卻傳統意義上的保障與投資外,追求「避稅」、「避債」、「避險」的特殊「功效」,在購買境外保險的行為中更為突出。富豪們還借助境外保險產品,進行家族信託、遺產信託安排,達到轉移資產的目的。
安盛上海每月4000萬保單
內地試點遺產稅的傳聞不絕於耳,儘管官方數度否認,但富豪們還是難以安心。在海外通行操作中,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可以規避遺產稅。范偉勇透露,目前他每月能接到3,000萬至4,000萬港元的保險業務單,多數是內地富人出於規避遺產稅的考慮,赴港購買人壽險,指定受益人為其子嗣,以期有朝一日能夠不用交任何稅費,就可以將名下資產順利過渡給下一代。
在香港購買保險手續便捷,賠付糾紛又沒有內地公司多,因此自若干年前傳聞內地某些城市要開展遺產稅試點以來,香港的大額保單在內地就十分旺銷。據一位中資銀行在港子公司信託部負責人透露,他所經手的家族信託中有七至八成含有保險業務,一般多以壽險為主。
民企爆煲前借錢投保
更有瀕臨破產的中小企業主,通過赴港買保險的方式「避債」。范偉勇說,內地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很多中小企債務纏身、危機四伏,「一旦企業做不下去了,有企業主就想盡一切辦法融資,或者抵押工廠借款,拿到錢就去香港買保險。」由於保險受益權大於債權,就算企業被清盤,他們的人壽保險還是不受影響。范偉勇透露,2011年溫州債務糾紛發生後,很多企業主都以這種方式轉移資金到境外,而目前正有一個上海籍老闆正在與他洽談上述業務。
近一兩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一些富豪擔心財富在經濟下行周期中「縮水」,由此對境外保險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野村證券香港私人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何樂生曾表示,一度遇到過內地富人想買價值達1億美元的壽險,「保單價值高到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不願獨自承擔,要分到幾家以分散風險。」
1,000萬美元保單最常見
有香港保險經紀稱,內地高淨值人士更常見的保單金額是1,000萬美元,按照全球其他國家的標準也是很高的金額。「這些人都很有生意頭腦,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他們最在意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范偉勇如此解釋。
轉移財產 離婚免分身家
內地暴增的離婚糾紛案也催熱了境外保險。一位不願具名的內地律師說他曾接到過這樣的案子:一對夫妻鬧離婚,正當男方起訴離婚時,女方發現有從香港保險公司寄來的繳款通知單,投保人是男方,受益人卻並非家庭成員,「很多想要離婚的人,都會在起訴離婚前考慮轉移財產,到境外買保險也是選擇之一。」
據悉,由於內地豪客眾多,香港保險公司均十分注重內地市場。一位香港資深保險經紀人表示,幾乎每家保險公司都設立了專門辦公室接待內地客,通常是通過代理人和保險中介公司去認識客戶,再由中介安排客戶到港驗證並簽單付款,一些保險公司甚至可用內地的信用卡刷卡扣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