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興教授 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主任
香港回歸祖國16年以來,民粹主義漸漸壯大,甚至衝擊管治階層,直接或間接危害特區長遠的政治和社會穩定。本文探討港式民粹主義的成因、特點及影響。
民粹主義在政治學中的定義較鬆散,但其主要特點是以群眾運動、群眾利益為依歸,亦由於政客和政黨打民意牌而往往能夠奪取政權。民粹主義運動過往在歐美、拉丁美洲甚至亞洲皆出現過,而阿根廷前總統貝隆亦依賴民粹運動奪取政權。民粹主義的意識形態包括左翼和右翼,其政治目標往往是反精英、反政府、反建制和推倒現有政權。故此民粹主義的政治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輕則改變政府政策,重則透過選舉甚至群眾運動奪取政治權力。
香港回歸後孕育了不少因素,對民粹主義之冒起極為有利。首先,由於「港人治港」乃一個嶄新的概念,特區管治班子從董建華時代至曾蔭權時期,甚至現在由梁振英領導,皆需要一段時間學習管治之法。由於港英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前多年來都沒有給予華人政治機會參與管治,故此「港人治港」在回歸後出現管治問題的話,其實絕對不足為奇。
可是,特區民粹主義漸冒起的主因,是強大的媒體與「反對派」漸漸結合為一個強大的運動。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就是港式民粹主義誕生的分水嶺。由於當年沙士爆發,加上政府實施的改革較多,民怨便迅速產生,種下民粹主義的種子。
從2003年至今,由於新媒體隨著科技及互聯網發展而迅速產生,更加強了以媒體反政府來吸引市民大眾的路線。港式民粹主義便是新媒體與反政府的意識形態結合之產品。媒體間惡性競爭,更需要以嘩眾取寵的報道來質疑管治精英,挑戰公權以吸引市民及顧客。
民粹對罵不利發展
在互聯網及新媒體膨脹的情況下,不少打民意牌的政治團體和黨派便伺機大舉出擊,吸納年輕新一代,繼續以反政府、反精英及挑戰公權的意識形態為號召。2012年夏季的反國民教育運動可以說是港式民粹主義達到的一個高峰點。當然,負責國教的官員沒有好好解釋國教政策絕無「洗腦」的目的,但最重要的是反國教運動與當年9月立法會選舉造勢潮吻合,更助長政黨充分利用民眾力量反對政府政策。
以梁振英先生領導的特區管治班子在去年上台後,民粹主義的影響絕對沒有減少,反而繼續衝擊管治。不少媒體一面倒批評,甚至不同政見人士在論壇和街頭上對罵,也是民粹主義漸漸兩極化之表現。當反政府的民粹主義抬頭之際,支持建制的民粹派亦隨之而冒起。故此,港式民粹主義最近亦產生微妙變化,即反對派與建制派之對罵和對抗漸漸明朗化。
可是,假如港式民粹主義繼續下去的話,明年的「佔中運動」將勢必產生衝突之危險。「佔中運動」亦可說是民粹主義抬頭的結果。但願愛好和平的港人能三思,否則港式民粹主義將可能帶來社會動盪,甚至是警民衝突。這絕非大部分港人希望見到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