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
3名「佔領中環」發起人宣佈將於下月初至12月初分別舉行多場「佔中商討日」,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日前在報章撰文,開始為商討日催谷人數造勢,聲稱台灣比港人走進普選大門至少早十多年,進而借其台灣朋友見港人爭取普選多年無所得的評語,批評港人「為民主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少」,呼籲「市民只需用一點時間」參與商討日,「以最少的代價去支持民主普選及和平佔中」,認為如此「所得到的回報可能是意想不到」,甚至說「即使失敗了,損失也是非常有限」。
冤枉港人懶理民主
「佔中」除了迎合激進分子的口味,沒有得到社會主流認同,即使反對派內部亦意見分歧,商討日不催谷會很冷清,但是「佔中」發起人仍然期望今次第二輪商討日的參與人數可達2,000至3,000人,於是冤枉港人懶理民主,企圖挑撥港人參與商討日。然而,戴耀廷錯判了港人對「佔中」危害性的認識,也錯判了香港民主發展的形勢,妄指香港民主步伐太慢,港人對民主付出太少,只能暴露激進派鼓吹「佔中」的手法已經技窮。
行政長官實行普選已明確寫入《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全國人大常委會更於2007年定下香港普選時間表,只要依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依法辦事,香港推行普選指日可待。港人爭取普選的努力,就是在法治框架下展開務實理性的討論,就政改進行「再創造」。「佔中」商討日討論違法的方案以及違法的行動,不會有任何有效的結論,參與商討根本是浪費精力。戴耀廷所謂「付出少少」參與商討日,就可推動香港民主,無疑是消耗市民的民主熱情,甚至分散了市民商討政改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民主發展只會適得其反。
戴耀廷又指港人冷待「佔中」,指摘港人參與民主不熱切、不願意為民主付出,那是打錯算盤。「佔中」的代價,就是核爆中環,香港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本著珍惜香港優勢、捍衛法治原則的共同願望,港人不會熱衷參與「佔中」;香港普選可在法治前提下落實,港人更毋須以「佔中」付出沉重代價。支持這樣的行動,參與這樣的商討日,形同為虎作倀,損失的就是香港前途。「佔中」早已備受社會各界批評,港人對「佔中」的危害性認識十分深刻,把港人冷待「佔中」說成是港人懶理民主,是冤枉了港人。
激進行動令民主原地踏步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早前到立法會與全體議員午宴時表示,中央對香港實現普選的立場和誠意不容懷疑,但任何有關普選的意見必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不能走彎路。然而,戴耀廷不但要港人與他一起走彎路,參與商討日並一道「佔中」,而且認為這樣可以「產生足夠張力」,促使港人為民主付出更多,香港的民主步伐可以更快。實際上,港人已經吃過反對派激進派的政改悶棍。2005年政改方案被綑綁式否決,後遺症就是本港政制發展原地踏步。直至2010年,民主黨為擺脫被公社兩黨狙擊的危機,不參與「五區公投」,在政改中選擇溫和理性務實路線,勇於妥協,為政改突破原地踏步的「怪圈」創造條件,最終通過政改方案,香港立法機構的民主成分得以加強,港人才可於去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在「超級議席」和「地區直選」投票,享受更大的民主參與。這說明香港民主步伐在激進派阻撓下將停滯不前,務實理性協商妥協就會向前邁進。如果政改方案再次因激進「佔中」綑綁違法方案導致否決,香港的民主發展將再受挫,這進一步說明戴耀廷以為參與「佔中」就是為民主付出,甚至可加快民主步伐,都是謊話。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已說明香港最快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港人最快可於回歸20年後,便可達致英國統治150多年都沒有實行的普選目標,普選實實在在擺在眼前,戴耀廷在文章所謂香港爭取民主普選「輾輾轉轉,到目前為止,仍是對著普選望門興嘆,不知何年何日,香港才真有普選」,只是無病呻吟,甚至錯判香港民主發展的大好形勢。戴耀廷沒有汲取過去香港發展民主的激進教訓,沒有了解到激進行動為香港民主發展帶來的障礙,反而怪罪港人為民主付出太少,然後要香港民主發展走彎路,要港人付出經濟代價和香港前途,這種風涼話,只會激起市民更大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