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作對談:《瓷與》之「短暫與恆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門》(局部)

 今次將繼續為大家介紹已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Unit Gallery成功舉辦的《瓷與》展覽。由香港藝術學院講師張煒詩策劃的《瓷與》,參展者為11位香港藝術學院藝術文學士學生。上次為大家介紹了李國維的作品《共生》,今次將介紹馮孟忠的作品《門》。兩位同學的共同點是早於三四年前在香港藝術學院修讀高級文憑課程時已接觸陶藝創作並產生濃厚興趣。教授他們陶藝的老師正是今次展覽策劃人張煒詩。

 馮孟忠巧妙地利用一肩破舊的百葉木門,以精心製造的陶瓷部分補上破爛之處,賦予它新生命,作品中含有對於人及生命的一些哲學思考,亦反映着短暫與恆久。

《門》的創作概念是?

馮:《門》的創作概念是來自我平日記錄課堂或書本上的知識而來的筆記,這些知識都能夠啟發我創作的理念以及做人處世的道理,乃指路的明燈。在預備今次展品時,我需要尋找一些非陶瓷物料或物品去配合陶瓷創作,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看見路邊一道被遺棄的木門,令我思索很多問題,如:破舊的木門還有何作用?而木門身上破舊的痕跡更令我聯想起人性和人的行為,這些相關人性的思維都是我從書上或課堂的筆記得來,於是我便決定將沒用的、被棄置的木門作為非陶瓷物料,再用陶瓷創造一些筆記,將木門、重要的知識與陶瓷結合一起,讓它們相映成趣。

陶瓷與木門從材質上產生了怎樣的碰撞?

馮:陶瓷的泥土、木門的木材皆來自大自然,而泥土遇火成為陶瓷,成為一種高度耐用、具穩定性和硬度的物料,而木門的木材經過時間的流逝會腐朽毀壞,兩者有着極端的對比,有如永恆相對於短暫。我將筆記的文字刻劃在陶泥上,燒成瓷片,補回門上已破爛的百葉部分,藉着陶瓷的特質讓其得以長久保存下去;而依然是木門的部分,形態隨着時間腐朽、破舊,讓兩種物料結合在一起。

   吊詭的是我創造的木門在意識及思維上永不腐爛,還能傳遞此訊息給他者。木門與陶瓷的物質碰撞令到我的概念更為突出,因為知識的傳承是永恆的,是人與人跨越不同時代所建立的文明,這亦是文字雕刻於陶瓷上的概念。

怎樣構思參與《瓷與》展覽的創作?

馮:《瓷與》展覽的整體概念是源於策展人張煒詩,她本身是一位陶藝創作人,她近年着力探討擁有着悠久歷史的陶瓷藝術在當代藝術中的可能性及創作方向,希望為當代陶藝尋找突破創新。今次她希望藉着不同物料與陶瓷之間的碰撞能產生獨特的創作。

  而我以一道被遺棄的木門,以傳統陶瓷工藝結合一起,令到木門再次產生一種效用,不再是純粹作為功能性的物品,而是結合了人的思維而呈現出不同面貌與手法的藝術作品。這亦能探索陶瓷除了傳統工藝以外的嶄新面貌,正是《瓷與》展覽的創作概念。透過木門與陶瓷的本質結合一起,兩者的本質對話產生一種新的反應,反映出文字知識的永恆性,以及物質的價值性。不同物料自身都存在着不同的意義,利用陶瓷與不同物料的結合,產生不同的作用,更能表達出自己另類的概念,這是當代藝術中藝術家需要擁有的獨特性。 ■文:賈選凝

相關新聞
畫家高克非:綿延不絕的齊家精神 (2013-11-26) (圖)
創作對談:《瓷與》之「短暫與恆久」 (2013-11-26) (圖)
專訪長號傳奇林伯格 從手執長號到拿起指揮棒 (2013-11-22) (圖)
敢觀舞台:走過東歐藝文大地 (2013-11-22) (圖)
「澳門藝術雙年展─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會」 (2013-11-22)
鄧樹榮 借形體劇場東風走上國際舞台 (2013-11-15) (圖)
明年開辦「形體劇場訓練學校」 (2013-11-15) (圖)
《安娜.卡列尼娜》舞者出色 (2013-11-15) (圖)
「澳門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會」 (2013-11-15)
一生堅持做一件事 (2013-11-12) (圖)
嶺南畫派林湖奎作品展 (2013-11-12) (圖)
羅懷臻做我們這代人的戲曲 (2013-11-08) (圖)
香港是中華戲曲的諾亞方舟 (2013-11-08)
「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報告摘要」戲曲觀眾數量高居首位 (2013-11-08) (圖)
「澳門藝術雙年展 - 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會」 (2013-11-08)
開宗立派 特立獨行 (2013-11-05) (圖)
激情揮灑水立方 完成世界最大潑墨國畫 (2013-11-05) (圖)
「默紙」啟示—人類文明走向哪裡 (2013-11-05) (圖)
「默禪」思想—避免不同文化的衝突 (2013-11-05) (圖)
傳統大家 跨界通才 (2013-11-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