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對於央行發佈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的意見,北京金融專家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該《意見》在個人資本項下開放步伐較大,對區內金融機構實行開放式市場准入,允許區內機構從境外融入資金,允許區內個人向境外證券投資等政策符合或略超出市場預期,但利率市場化和離岸金融業務的支持力度則低於預期,顯示上海自貿區的利率市場化暫時與境內區外保持同步,而離岸金融業務則有進一步開放空間。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教授郭田勇表示,此次《意見》與央行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大方向相符,「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原則不變,尤其在資金流動方面,一線放開賬戶間自由劃轉、人民幣自由結算,但二線與境內區外資金流動視同跨境,制度設計嚴格管控外部資金通過自貿區滲透向境內衝擊的可能。
不過金融業內亦有觀點認為,央行提出「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區外的銀行結算賬戶(即傳統的企業結算賬戶)之間產生的資金流動視同跨境業務管理」,這也意味著FTA(居民自由貿易賬戶)、FIN(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NRA(傳統的非居民離岸賬戶)三類賬戶全部打通,在現行外債管理的框架下可以把海外資金引進來,留出了政策空間。
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則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略低於市場預期。央行意見僅涉及CD的發行和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市場廣泛期待的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定價、甚至擴大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等均未提及,顯示自貿區內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暫時與境內區外保持同步。此外,實驗區分賬管理單元業務記入其法人行的資本充足率核算,央行對區內金融機構離岸業務和在岸業務的獨立性與隔離性劃定,仍有開放空間。
郭田勇指出,央行意見的諸多表述,包含著限定性要求,如「符合條件」「按規定」等等,表明央行意見並不是政策,還需相關主管部門推出可操作的規則方可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