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文生作品 《秋霧太行似江南》
當代藝術家王文生個展「中國式油畫--王文生作品展」近日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落幕。畫家展出了近期創作的風景油畫作品。評論家說,這是一次獨特的視覺體驗,一種既中國又西方,既傳統又現代的獨一無二的審美經驗,業界稱之為王文生的風景--「中國式油畫」。
深圳個展,初識王文生。畫家身材高大、衣着精緻,儒雅中見豪氣,無法想像他手執畫筆,經年累月細膩打磨一組蒼涼冷峻的太行八駿圖的模樣。仔細翻閱王文生的《風景的繪畫》一書,儼然是一部經典美術教案。這位曾在內地高校美術系執教二十年的藝術家,從來不是一人獨行,他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更注重傳承與表達,因此,他耐心將風景繪畫創作經驗、方法用文字的方式表達,系統深入地介紹風景繪畫技法。
從06年開始,王文生離開大學講堂,成為一名職業藝術家,潛心研究風景畫。在遍訪西方藝術殿堂後,王文生的風景畫展現的是純自然生態的中國天地:無論是夢裡徽鄉,石板清泉走太行,還是火樹銀花新安江,或者更多只是簡單標注了年份的油畫,撲面而來的是樸素的清寧,一種脫去俗世喧囂與庸俗的雅致,迴避了現代工業和信息發展所產生的城市風情。畫的尺幅上特意從中國古典傳統審美意趣中汲取了許多養分,構圖力求靜與穩,意圖在溫潤易識的方向努力。
在風景繪畫上,王文生追求崇高、優雅、美麗,在具象和意象之間,被推向一種極致的地步,一種情緒通過反覆的技法打磨進而滿含了整個畫面,使得作品達到盡善的程度。這是藝術家對原始自然生態的心靈恪守,還是面對現代工業製造與機械複製那種巨大力量所保持的一種有距離的自我意識?
王文生說,現當代社會焦慮於各種紛繁複雜的問題時,又恰恰忘記了這些問題的成因和脫困之道。或許是感覺到了藝術家的無能為力,王文生離開了校園,決心把寶貴的時間投入純粹的藝術創作,用個人化的方式與現實對話,心平氣和地與世界交流、審視、思考。
「我經常戲稱自己是追趕春天的人。」他說,畫最重要的元素是氣氛而絕非其他。中國的畫家和詩人距離很近,一個是用文字來表述,一個是用畫筆來表述。畫中的形象資源很相像,似曾相識但又找不到具體位置。這樣我就能把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組合到一起,綜合在畫面上,我不敢談境界,權且稱為「情緒」,個人的一種「情緒」。
王文生的視覺思維方式則近似於道家「心齋」和「坐忘」,摒棄一切和繪畫語言無關的因素,保證了從構思到創作的純淨狀態。他的深厚功力使他在創作時游刃有餘,一切毫不造作天性自然。他的畫從內到外都有着中國傳統精神氣息,讓觀者被愉悅的視覺體驗帶入畫中,與畫家一起分享那種源自古人的寧靜和永恒。
莫言說「夢給了我創作的靈感」,王文生也從夢中汲取養份。他說:「我作畫時也都有自己那種在夢裡的自由和不可把握、不可預知的東西。」劃過天空的飛機噴射出來的白色痕跡,應該多次出現在王文生的夢中才對。他的畫中,天空上經常會出現一條白線,畫的也許是一個戰鬥機、一個飛行器,那條線暗指穿上個時代的痕跡。這是王文生有意識地留白。「其實這些跟自然的關係好與不好,自然最知道,甚至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那個飛機好不好,我就知道它很快。但是它不好的一面是甚麼呢?我也想不明白。」王文生正是用這兩種不同時代、不同質的載體,表達自然與工業文明的衝突,以及更多隱性的衝突。或許,我們能從這一次次執着的白色痕跡中,讀懂畫家對不安現世的審視。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熊君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