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2年John Neumeier(右二)攜漢堡芭蕾舞團造訪香港藝術節,右一為梁掌瑋。 照片由梁掌瑋提供
漢堡芭蕾與香港緣分不淺,曾三次在香港藝術節邀請下來港演出,分別是1999年的《仲夏夜之夢》與《伯恩斯坦之舞》,2003年的《茶花女》、《尼金斯基》和《馬太受難曲》,以及去年的《馬勒第三交響曲》與《慾望號街車》。
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說,1999年漢堡芭蕾訪港時,對香港觀眾來說還只是個陌生的名字。「第一年可說是『鮮為人知』,可能因為那時對香港人來說,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是比較熟悉並曾來過表演的。漢堡芭蕾舞團,則完全是陌生的。」她覺得舞團特色鮮明,特別是紐邁亞的編舞,「他對音樂的觸覺很有深度,對文學的研究也很廣泛,他也是少有的在作品中運用很多宗教音樂的編舞,比如巴哈的,莫扎特的,甚至直接編了韓德爾的《彌賽亞》,另外也還有《馬太受難曲》。很少人會那麼全面來做。他的多產也是當代編舞中少有的,而漢堡芭蕾舞團在劇目保存方面也做得很完整。」
回顧舞團來港演出的劇目,每個背後都有段難忘的回憶。比如《馬太受難曲》,這個首演於1981年的作品全長4小時,是紐邁亞的代表作之一。「但我們那年去商談時,原來他已經停做了一段時間,對我們提出要這個節目也覺得挺意外。所以那次其實是特別為藝術節來重排了這個作品,然後在Baden-Baden也做了,到現在都被保留了下來。」今年漢堡芭蕾慶祝40周年,也特別在演出的首演地--漢堡的St. Michaelis教堂上演兩場《馬太受難曲》,紀念意義尤其濃厚。
2012年《慾望號街車》來港,背後也有一段小插曲。當時梁掌瑋到Baden-Baden為香港藝術節40周年挑選節目,對《慾望號街車》印象深刻。之後的一天早晨,紐邁亞約她喝咖啡商談劇目,席間熱切提議的,是到香港表演《小美人魚》,最終被梁掌瑋說服改變了主意。「從很早年開始,每次我去看演出,白天都總會去看他們不對外開放的表演現場錄像。那天早餐我就反對他,我說在藝術節的40周年,想要做他的一個70年代或者更早期些的作品,或是一些可能在亞洲區很難看到的作品。比如《馬勒第三交響曲》,或是《慾望號街車》。再加上那次在Baden-Baden,看演出時碰巧遇到他的一些日本的fans,演出結束後我和他們一起走回酒店,他們聽說漢堡芭蕾舞團要去香港,就說『相信你們不會做《慾望號街車》吧』。於是那天早餐,我就和他談想要做《慾望號街車》。這個田納西 · 威廉斯的文學作品,並不是那麼容易做的,我想每個看過紐邁亞的這個舞作的人,都會有很震撼的經驗,就好像看Pina Bausch的《春之祭》,有一種引起你整個人內心騷動的東西在裡面。」
問梁掌瑋對紐邁亞本人印象如何,她忍不住笑起來:「我以前總覺得他是高高在上,很難接觸的。但上次他來香港,我們吃了兩次飯,發現他很能和你講笑的,如果我專門『整蠱』他,讓他喝茶,或者鼓勵他去試他不想試的東西,他也OK的。」■文:尉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