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訪漢堡文化部國務秘書Nikolas Hill易北音樂廳 當代德國的新地標


放大圖片

■在易北河上遠眺正在建造中的易北音樂廳。 尉瑋 攝

漢堡與香港有幾分相似,是富裕的海港城市,與世界各地的通商也帶來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但富裕的漢堡和富裕的香港所不同的是,漢堡人願意為文化一擲千金。

漢堡與音樂的緣分不淺,這裡是德國歌劇歷史的誕生地,1678年興建的漢堡鵝市歌劇院(Hamburg Goosemarket Opera)就是最早的公民歌劇院之一。早期的歌劇院是由市民捐贈建造的,歌劇文化的歷史正見證了漢堡人對藝術的熱愛。

現在的漢堡,有駐紮在此的漢堡愛樂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有繩索大街上蓬勃多元的音樂酒吧和定期舉辦的音樂節;這裡也是德國最為重要的音樂劇市場,被稱為百老匯與倫敦西區外的音樂劇第三城。正在興建的易北音樂廳(Elbphilharmonie),則將全世界樂迷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漢堡。

這個美輪美奐、造價高昂的音樂廳建在易北河畔,下半部由歷史悠久的海港倉庫改建而來,仍保留了特色的紅磚外立面;上半部則酷似一頂水晶皇冠,十分超現實。音樂廳的建築團隊是來自瑞士的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有點耳熟?沒錯,正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的同一設計團隊。如同西九文化區的建造頻頻「出狀況」一樣,易北音樂廳的建造也是一波三折,預算由最初約兩億四千萬歐元瘋漲到超過五億歐元,完工期也不斷延遲。今年四月,漢堡市長Olaf Scholz公佈,項目預算最終估計為七億八千九百萬歐元,預計將於2017年春天開幕。

在漢堡訪問文化部國務秘書Nikolas Hill博士,聊起西九,也問起易北音樂廳所面臨的窘況。以為他會拐彎抹角轉換話題,他卻正面表態--放長眼光,易北音樂廳將成為「當代德國」的新地標。

他認為,漢堡音樂歷史悠久,易北音樂廳的興建不僅只是打造一個新場地,而是讓政府與社會有機會一起重新思考漢堡作為「音樂城市」的定位,並藉着音樂廳的建造延展其他的音樂項目。「比如,在漢堡,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是個重要的問題。從文化角度來說,從小教孩子們學習樂器會是個好辦法。也許這在中國早已十分普遍,但在德國,我們開始在小學中實行『每個孩子擁有一個樂器』的項目,讓兒童可以有機會體驗不同的樂器,再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這樣的教育項目也是建造音樂廳的動力之一。建造易北音樂廳,不僅是為了吸引遊客,而是為了這個城市本身的文化內涵。再比如,因為這個項目,我們打造『作曲家的角落』,一個關於曾在這個城市工作生活過的作曲家的博物館。可以說,這些都是建造音樂廳、這個大型計劃的『副作用』。我們希望借此更聚焦於這個城市的音樂傳統,與其發展的未來。易北音樂廳不僅是一個地標,我們對它懷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請世界一流的樂團、演奏家、演唱家來表演,也希望借它來鼓勵漢堡的樂團和音樂家,提升自己的藝術水準與競爭力。」

Nikolas Hill說,每每提起德國,大家都聯想到勃蘭登堡門等歷史建築,但這些建築的建造多是國家行為--「可能是因為皇帝或牧師喜歡而建造」,而非由社會驅動。易北音樂廳則不同,「漢堡社會是它的最大推動力」。會這麼說大概和音樂廳建造的募款方式也有關係,除了政府的投資,許多漢堡市民都積極捐贈款項,「我想德國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像這裡一樣願意捐贈大筆金錢去推動項目,我們已經籌得超過七千萬歐元的捐款,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一筆。在剛開始時,幾乎三分之一的總預算是私人捐贈,對歐洲,特別是德國來說,這是非凡的。捐贈者中有的是生意人,有的就是普通市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有人捐贈100歐元,也有人捐贈兩千萬或三千萬。」

不久前,西九CEO連納智也說,希望向香港商界募捐一百億。富裕的香港人是否如同富裕的漢堡人一般慷慨?我們拭目以待。■文:尉瑋

相關新聞
與約翰‧紐邁亞同行四十載 漢堡。芭蕾 一座城市與一個舞團 (2013-12-13) (圖)
人人都愛紐邁亞 (2013-12-13) (圖)
漢堡芭蕾舞團與香港 (2013-12-13) (圖)
專訪漢堡文化部國務秘書Nikolas Hill易北音樂廳 當代德國的新地標 (2013-12-13) (圖)
譚偉平:以點構成社會的複雜性 (2013-12-10) (圖)
畫家王文生:追趕春天的人 (2013-12-10) (圖)
追念樂壇伯樂李凌 跋涉人生 屢敗屢戰 (2013-12-06) (圖)
《花木蘭》結構成熟扎實 (2013-12-06) (圖)
香港南京總會呈獻《如此長江》再現「宋家三姊妹」傳奇 (2013-12-06) (圖)
舞蹈家楊春江 取經歐洲 激頭腦風暴 (2013-12-03) (圖)
中國當代「國禮大師」賀京沙訪香江 (2013-12-03) (圖)
花果為題,聲音留別 (2013-11-29) (圖)
敢觀舞台:《疊配文》﹕過於認真的鬧劇 (2013-11-29) (圖)
九月到十月的港樂 (2013-11-29)
畫家高克非:綿延不絕的齊家精神 (2013-11-26) (圖)
創作對談:《瓷與》之「短暫與恆久」 (2013-11-26) (圖)
專訪長號傳奇林伯格 從手執長號到拿起指揮棒 (2013-11-22) (圖)
敢觀舞台:走過東歐藝文大地 (2013-11-22) (圖)
「澳門藝術雙年展─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會」 (2013-11-22)
鄧樹榮 借形體劇場東風走上國際舞台 (2013-11-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